7月10日以来,南宁开启“烧烤”模式,居民用水需求大幅增加。7月14日,南宁市城区日供水量为169万立方米,达到入夏以来供水的峰值。炎炎夏日,市民们用水无忧,背后是广西绿城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城水务)的工作人员直面“烤”验、挥洒汗水换来的。7月19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实地走访了绿城水务的3个工作场所,了解高温下用水无忧背后的故事。
供水管道施工:露天炙烤下的暴汗淋漓
在三津大道上一条挖开的沟渠旁,整齐摆放着一根根钢管,这里是三津水厂扩建工程配套出厂管的施工现场,焊接师傅欧永斌正身着厚重的焊工服进行钢管焊接作业。虽然还没有到中午,但此时户外温度已接近40℃,水管内因为焊接热点温度达到了近50℃。没有几分钟,欧师傅身上的汗水已经湿透了两层衣服,汗珠挂满脸颊。
▲三津水厂扩建配套出厂管工程施工现场。
三津水厂扩建配套出厂管工程是南宁市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约2.3亿元,建设供水主干管总长约11公里。项目于今年5月开工建设,预计于2023年5月完成建设,服务区域约1800公顷,建成后将惠及江南区、相思湖新片区约23万人口。
在供水管道施工过程中,焊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焊工的工作效率关系着工程的整体进度。为了能让工程早日造福于民,像欧师傅这样的焊工常常需要在高温下连续作业。欧师傅说,他在这个岗位已经工作十多年,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工作状态,即使很累,仍然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焊接工在管中实施管道焊接作业。
该工程负责人表示,为了给予工人更多人文关怀,高温期间,工地积极采取防暑降温措施,通过合理的工作班次和作息安排,避免高温时段工人长时间室外作业。施工现场还配备防暑降温用品和急救药品,并安排管理人员跟班作业,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水厂运维:地下一层的机房闷“烤”
生产设备是供水厂的“心脏”。为保证高温天气下设备的正常运转,水厂加大对关键设备巡检频次,密切关注设备温升情况,及时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各类设备设施安全可靠,出厂水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在三津水厂的送水泵房内,技术维护员苏家志拿起听棍,把听棍一头放在机器上,另一头靠近耳朵,听着机器扇叶转动时发出的声音,诊断这台机器是否运作正常。
▲技术维护工人在送水泵站里巡检设备。
如果说室外的高温对于技术工是一种炙烤,那么在地下一层的送水泵房里,就仿佛进入一个吵闹的桑拿房。在这里,6台巨大的水泵在一个密闭的厂房内同时运转,发出嗡嗡的轰鸣声。还未下到泵房内,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到达平面后,记者手中的温度计温度瞬间飙升到50℃。但在这样嘈杂闷热的环境下,苏师傅需要沉下心,忍受高温带来的不适,仔细聆听机组运转的声音,判断故障的来源。
技术维护员冯莹堂介绍,日常巡检中,光是为这6台机器检查就需要半个小时,如果碰上机器发生故障,50℃的“烤箱”里待三四个小时也是家常便饭。
三津水厂是市区内的主力供水厂之一,服务区域主要涵盖南宁经济开发区、沙井片区、大学路等。水厂的正常运行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用水问题,水厂的员工们不惧严寒酷暑,坚守岗位,确保水厂的正常运转。
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加供水能力,绿城水务于去年启动了三津水厂扩建工程项目,供水规模将从原有的20万立方米/日提升至30万立方米/日,为南宁市安全用水增添坚实的保障。
换表工:水与火的共舞
正午的太阳白晃晃地让人睁不开眼,短短5分钟内,地表温度表从38℃瞬间升到47℃。换表工陈浩拿着扳手扳动表位上的螺丝,瞬间水花四射,他的衣服也湿了。
据介绍,为了保障市区内的供水设备正常运行,营业处换表班的工作人员每天会对市区内的总表进行巡检。一旦发现问题,他们马上组织人员对故障水表进行更换。换表班的师傅们每天巡检的路程少则七八十公里、多则上百公里。如果碰上紧急的故障抢修,为了减少停水抢修给市民带来的影响,他们就需要带水作业。一天下来,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谈起抗高温的“秘诀”,陈浩说:“能让市民正常有水喝、有水用,就是最大的工作动力。”
▲换表工在进行表位的检修。
据悉,南宁市的用水量最高峰期一般在9月,今年最高日供水量或超过175万立方米。守护城市供水“血脉”的绿城水务人也将经受着一次又一次的“烤”验,他们顶烈日、战高温,坚守岗位,用行动践行着“兴水惠民 润泽万家”的企业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