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晚安十点(2022.7.8)| 谁说“朽木不可雕”?

阅读数:354 发布时间: 来源:南国早报App·晚安十点 编辑:农诗褀 记者:游拥军
广西这个守艺人巧手让“枯木”逢春

俗话说“朽木不可雕也”

但在桂林灵川县公平乡联合村

71岁的根雕艺人韦春弟

却凭借自己的一双巧手

通过雕刻、打磨、打蜡等工序

将已经腐蚀、废弃的树根

变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根雕艺术品

▲韦春弟在雕刻龙头。

“当年学这门手艺就是为了吃饱饭

没想到成了一辈子的爱好。”

韦春弟17岁开始学木工

40岁开始从事根雕创作

他根据树根原有的

形状和纹理来构思

加上“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修饰

将树根的形态美

和人工的细琢精雕完美融合

形成充满张力和生命力的艺术品

让“枯木”逢春

▲韦春弟的刻刀陪伴了他几十年。

“年轻的时候对根雕仿佛着了魔。”

1999年,韦春弟参加

广西首届民族文化艺术品博览会

送展的根雕作品《武》字

一举夺得根雕艺术金奖

2005年,他带着一件

长8.5米、高2.5米、宽1.38米的

香樟树根雕作品《古龙神舟》

参加中国(桂林)国际工艺品礼品展览会

作品获得金奖

他也从名不见经传的民间匠人

变成了业内知名大师

▲韦春弟展示刚刚雕刻好的作品。

随后几年

韦春弟带上儿子

和村里的12名村民

远赴海南、江西、湖南等地

发展根雕产业

▲韦春弟的木雕艺术作品深受青睐。

2014年,已过花甲之年的韦春弟

仍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

闲暇之时

他坚持用传统的手工技法

打磨每一件根雕作品

▲韦春弟查看雕刻后上好漆的狮子头。

“目前这个行业最大的困难

就是传承问题

根雕工艺培养周期长、出师慢

从业人员越来越少……”

随着社会的开放、科技的发展

和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

根雕技艺后继乏人的处境越发明显

幸运的是

当地政府把“韦氏根雕技艺”

列入灵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韦春弟也成为这一项目的技艺传承人

▲韦春弟在悉心创作。

韦春弟的儿子韦家义

今年39岁

师从中国根艺美术大师吴筱阳后

韦家义的技术长足发展

子承父业

这门手艺也得到了传承

韦春弟心里很欣慰

▲韦家义在雕刻一只“老鹰”。

“老祖宗留下的艺术

如果没人传承就太遗憾了。”

比起手艺人

韦春弟更喜欢称自己为“守艺人”

▲今年已71岁的韦春弟在传授木雕技艺。

他在坚守的同时

不断将这门技艺教给更多年轻人

希望通过一代代的传承

将根雕技艺继续发扬光大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