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挽回恋人日渐冷淡的感情?”“一招让男人对你持续心动”……近日,南宁一名女子在网上看到相关视频后,花9980元购买了课程想增进与男友的感情,结果却适得其反。
随着大数据的应用,不少女性的手机里出现了类似的广告。线上辅导恋爱技巧领域“水深不深”?这些技巧又是否靠谱?记者了解过多家线上课程后发现,这些课程的“套路”大多雷同。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专家则表示,婚姻与恋爱建立在感情基础上,女性应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聊天室里不断出现的代金券和购课链接。
报名恋爱课,却“作”走了男友
“如何正确拿捏男人”“让男人为你付出”“真诚不会被善待”……今年5月,南宁女子小冰(化名)在网上刷到相关标题的恋爱课程,正与男友处于冷战状态的小冰觉得内容十分受用。
在视频里,“导师”提到,某学员在听了会员课后成功挽回了男友,并获赠数十万元的“和好礼物”。
看到这里,小冰便联系上了该“导师”,希望能解决与男友的矛盾并有更好的进展。在咨询了相关问题之后,小冰选择了价格为9980元的金牌“导师”课程。
小冰通过“导师”传授的撒娇的方式与男友和好后,进一步询问“导师”,如何能让男友更爱自己。
“要让男人在时间、金钱、感情方面为你付出。”在“导师”指点下,小冰找来了闺蜜“助攻”。
“导师让我叫上闺蜜和其他朋友去唱歌,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下,闺蜜跟我男友闲聊时透露了我想买车的想法。她说我平时上班地方远,开电车不方便,一直想购置一辆小轿车,作为男朋友应该为我解决这个问题。”
小冰说“导师”让她以第三方的口吻对男友透露自己的想法,让男友多为她付出。深爱着小冰的男友想满足这个愿望,但自己经济不允许,于是便求助了自己的父母。
小冰没想到,这个举动竟成了与男友分手的导火索。原来,男生父母觉得在还未结婚的情况下,小冰就提出这种高要求为难自己儿子,便认为小冰很物质。
“都怪我,我一边催着男友买车,一边又抱怨男方父母对自己有意见,而男友父母本就不太同意我们的感情,在双重压力下,我们的争吵越来越多,男友受不了,提出了分手。”小冰告诉记者,如果自己不按“导师”的操作,提出这种不合实际的要求,而是真诚地相互了解、关心,也许能和男友有好结局。
这一系列的操作下来,她不仅把男朋友“作”走了,还让自己的恋爱观陷入了怀疑。
▲导师引导小冰“套路”男友。(受访者供图)
“吸金”套路多,诱导学员贷款买课
在网上,恋爱课程五花八门。记者在花9.9元报名了“遇见情感训练营”,通过页面提供的二维码添加上了“老师”的微信。
随后,“老师”把记者拉进了一个聊天直播室,聊天页面布满了各种购课的链接,有针对性恋爱的、也有针对婚姻的,金额为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记者留意到,此时在线观看人数2万多。
▲聊天室里不断出现的代金券和购课链接。
记者发现,这些课程主要分析两性思维差异、强调“拿捏对方思维”“掌握对方情绪”等。时不时告诉学员们“好的婚姻和恋爱是改变命运的过程”“莫当恋爱小白”,还会向学员们介绍,如果真的要解决问题,就要去报名三四千元的VIP进阶课程。
记者留意到,像“限时优惠”等营销手段,导师在授课过程中常常采用。他们持续发放优惠劵和购课链接的同时,也会通过私信追问学员的感情问题,怂恿购课。
“老师想方设法地拖住优惠时间,马上就要恢复原价了”“咱们VIP班只剩下最后两个优惠名额了” “老师”一边劝说学员继续购买更多课程,一边发截图案例,承诺只要按制订的方案操作了,结果就不会差。
在进入聊天群的第三天,为劝记者购买进阶课程,“老师”开始不断加码催促。在表示无购课能力后,“老师”开始鼓励记者使用分期付款或者信用卡付款。“大部分同学都是用花呗和信用卡去报名的,你要是分12期的话,每个月300多元也不难,这可是一辈子的幸福啊!”
除了老师每天催促听课外,还有学员的“听课感受”刷屏。如“我就是听了课才交往到优质男友的”“老师教我击退了小三”等“案例”背书。
▲“学员”在聊天室里分享感受。
爱情不是买卖,真心不靠索取
其实,把对恋爱的幻想寄托在别人的手里的人并不在少数,有些女性还沉浸在与虚拟人物谈恋爱,用App找到与自己八字、性格相符的对象等,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李雪梅认为,牢固的爱需要双方有感情、有付出。有些人自己身上没有的条件,却希望从对方身上索取。有感情基础时,对方能够感受得到你是否真心。
“一些大龄青年觉得双方条件不错,便计划着走入婚姻殿堂。一旦出现经济问题,根基并不牢固的感情也出现裂痕,婚姻随之破裂。”李雪梅谈到当下出现的部分情况时,她表示,感情不是可以付费买来的,两人在一起不应只看重经济条件,而应重视感情培养。
对于如何规避这类恋爱机构的坑,她建议,可到妇联部门相关机构咨询专家。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