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2022年广西环保世纪行正式开启。
首站南宁站,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跟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前往青秀区盛天茗城小区和兴宁区沙江河再生水厂,实地探访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和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作情况。
▲如今的沙江河流域水清岸绿。
住户垃圾分类准确率达85%以上
“爱南宁,爱分类。”5月16日上午,记者在盛天茗城小区看到,小区内张贴了多样化的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海报和提示牌,并设置了垃圾分类宣教基地,通过游戏模拟体验生活垃圾投放,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记者了解到,为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盛天茗城小区实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小区内共设置了3个分类投放屋、投放亭,内设居民投放生活垃圾的时间为每天早7:00-9:00、晚7:00-9:00。每个垃圾收集点配置厨余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可回收物桶。部分垃圾分类收集屋、收集亭具备洗手、监控功能。同时配备一名桶边督导员,指导居民进行分类投放。此外,小区在大门值班室旁设置1处有害垃圾投放亭。该点为保安人员值班点,可对有害垃圾进行24小时全程监管。
▲盛天茗城小区内的回收智能驿站。
该小区引进了2处回收智能驿站,记者在现场看到,回收智能驿站主要回收纸类、金属、塑料、纺织物和大件垃圾。驿站内展示了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方法,住户操作起来非常方便,物品回收后还可获得环保金。
“这种方式充分调动起了居民的分类投放积极性,现在每周会通过智能驿站回收500~600公斤的可回收垃圾。”智能驿站工作人员何昌家说。
据盛天茗城小区物业经理辜荣裕介绍,目前,小区定时定点分类模式正逐渐得到住户的认可,住户垃圾分类准确率达到了85%以上,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基本实现。该小区曾被评选为“南宁市2020年度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被授予“青秀区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基地”称号。
▲小朋友们在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内进行游戏体验。
据悉,近几年南宁市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99%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在住建部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中,南宁市保持第一档,在自治区季度测评中保持全区首位。
过去的臭水沟化身美丽公园
美人蕉、芦苇丛、清水溪……记者在沙江河流域沿岸看到,清澈的水流从沟渠中蜿蜒而过,两岸的绿化也格外漂亮。
沙江河是南宁市18条内河之一竹排江上游的右支流,沙江河和那考河以Y字型流入竹排江,最终汇入邕江。治理之前,沙江河水质为劣五类,河道两侧多为城中村,人口密集,污水乱排,内涝频繁。
▲在沙江河再生水厂,展示了水质样品对比。
“我2009年搬到澳华花园居住,以前的沙江河就是一条臭水沟,我的房子离沙江河很近,根本不敢开窗。”居民韦燕萍告诉记者,经过整治之后,沙江河的环境变好了,开窗就能看到鸟语花香的美景,仿佛住在公园一样。附近的居民每天都到河边步道休闲散步,居住幸福感大大提升。
沙江河的华丽蜕变,得益于南宁市沙江河流域综合治理PPP项目的建设。南宁北排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柏春荫介绍,项目通过河道整治、截污工程、建设再生水厂、河道补水、景观绿化、海绵城市建设和智慧信息监控等措施,实现“一条龙”治水。该项目已于2019年1月正式运营。
运营3年以来,沙江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河道水质和生态自净能力不断提升,水生态群落逐渐完善,形成了自然水生物与人工栽种植物相辅相成的和谐生态景观。2021年12月,沙江河项目入选广西第二批美丽幸福河湖名录。
据了解,南宁市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成区原有的38段黑臭水体消除比例100%。全市主要流域水质优良率连续6年达到100%,2021年地表水水质排名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前30。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