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晚安十点(2022.5.11)丨今天是世界防治肥胖日 ,除了跳本草纲目,这份饮食指南请收好→

阅读数:300 发布时间: 来源:南国早报App·晚安十点 编辑:邱晨
这样吃,不用挨饿也能轻松减肥~

今天(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最新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因超重和肥胖引发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代谢性疾病也逐年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

你认为的肥胖不一定是胖 !到底什么样才算肥胖 ?BMI=体重(千克)÷身高(米)²,BMI指数在18.5-23.9区间属于正常范围,BMI指数在24-28区间属于超重,而BMI指数>28则属于肥胖,这只是一个初判指标。而专业评判是否肥胖还要借助于腰围、臀围、腰臀围比。

发胖容易,减肥不易。辛苦节食瘦了几斤,一不小心就反弹;不想动只想吃,但还想瘦……怎样才能边吃边瘦?除了跳本草纲目,这份饮食指南请收好↓↓↓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保证摄入充足的能量,食物多样,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合理搭配。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特别是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选择在主食中加入燕麦、荞麦、红米、黑米等粗杂粮。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各年龄段人群在家也应天天进行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食不过量,保持能量平衡。疫情期间减少外出活动,大家可根据自身状况,选择不同的室内运动如健身操、瑜伽、跳绳等,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也可通过做家务来增加运动量。不建议通过节食等方式盲目减重。

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

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奶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300g的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g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疫情期间,可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因为蔬果中富含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糖尿病患者可选择低升糖指数的水果,如草莓、蓝莓、樱桃、火龙果、圣女果等。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mL以上液态奶。经常吃全谷物、大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200g。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g,蛋类300-350g,畜禽肉300-500g。少吃深加工肉制品。鸡蛋营养丰富,吃鸡蛋不弃蛋黄。优先选择鱼,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烹调油25-30g。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反式脂肪酸每天摄入量不超过2g。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以及慢性病患者不应饮酒。成年人如饮酒,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g。

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漏餐,每天吃早餐。规律进餐、饮食适度,不暴饮暴食、不偏食挑食、不过度节食。足量饮水,少量多次。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mL,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mL。推荐喝白水或茶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不用饮料代替白水。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应做好健康膳食规划。认识食物,选择新鲜的、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学习烹饪、传承传统饮食,享受食物天然美味。居家隔离人员易出现紧张、焦虑以及缺少运动等情况,造成食欲欠佳、消化不良等情况,所以饮食要清淡,不要太油腻、重口味。


综合 | 央视网微博等

每一个人的味蕾,都珍藏着一份珍贵的记忆,那是妈妈的味道。它伴着我们长大,多年以后,即使我们品尝过无数美食、享用过数不清的珍馐美馔,但味觉记忆里最深刻的羁绊,还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妈妈的味道”。

食材普通易得、营养搭配合理、每一口都饱含着真挚母爱的“妈妈牌”美味,也成为我们一秒到家的“传送门”。当记忆里这个熟悉的味道被唤醒的那一刻,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妈妈身边。

今天是母亲节,南国早报客户端邀你一起参与#晒妈妈的味道#活动,传递母爱的味道!(点击参与→晒妈妈的味道,赢夏日清凉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