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湛蓝的天色逐渐在夜灯的渲染下变成了橙黄色。位于南宁市石埠街道办下灵村的千亩菜地中,却不停闪着光亮。
当下正是初夏叶菜类收获的季节,运输蔬菜的三轮车、小货车每天在田间小路上来回穿行,油麦菜、上海青、小白菜等新鲜蔬菜每天都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运往各地的农贸市场,走上人们的餐桌。
▲下灵村一名种植户正在耕种。
下灵村位于南宁市西部的邕江河畔,距市中心约17公里,全村面积约2平方公里,是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街道管辖的一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015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村里的蔬菜种植基地种植蔬菜近千亩,是南宁市重要的菜篮子之一。
每天,这里的蔬菜供应量不下10万公斤。除了部分供应钦州、防城港、北海外,大部分流向南宁市场。
▲清晨,南宁市淡村市场上出现了众多新鲜的蔬菜。
这么大供应量,这么多品种,蔬菜们又是如何保质保量地出现在市民的餐桌上呢?
原来,为保障蔬菜的“出厂品质”,西乡塘区的农技人员都会来村里指导生产种植,石埠街道办也会在蔬菜上市前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合格的菜菜才能上市销售。
天气稍凉的上午和傍晚,是种植护理的高峰,蔬菜们会被种植户们细心地对待。从采摘到上市的随机抽样检查,一般也是在这时进行的。
▲农林水利人员曹解凤正在地里抽检即将售卖的蔬菜。
除了会定时将蔬菜样本送回中心进行抽检外,工作人员也会来到菜地里抽检,有时候甚至会在夜里突击进行,但凡有一例不合格,整批的蔬菜都会受此影响而无法销售。
蔬菜们的“体检”堪比职场里的层层面试,它们在源头经历多次抽检还不算,在进入市场时,还会迎接多次的检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蔬菜的品质。
▲夜里,种植户们顶着头灯采摘蔬菜。
▲夜里刚采摘的蔬菜。
等到下午太阳落山,真正的采摘开始了。各种拉菜的三轮车在乡间小路上来来往往,田地里到处闪烁着采摘种植户们头灯的亮光。一些客商甚至直接把货车开到菜地边上进行收购,等待运往各地,这样的蔬菜再新鲜不过了。
这样的场景一般会持续到晚上的11点,甚至更晚。
▲种植户把蔬菜拉到货车上过称。
▲下灵村乡间小道上忙碌的收购场景。
菜菜们还来不及告别,就要从此踏上了各自的归途:一部分随着来收购的客商走了,剩下的绝大部分会来到南宁的石埠新街市场和海吉星市场接受二次分销,它们之中,小部分会被发往外地,其余的便进入了南宁的各大农贸市场,经过快速的配送和层层的检测后,呈现在市民们的面前。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晒出最GING工作照
星光不负追梦人,好礼献给劳动者,辛勤的劳动和辛辣的螺蛳粉更配!4月26日至5月6日,打开南国早报客户端,点击底栏“我的”,选择“我的活动”,进入活动页面,以图文形式上传工作照或工作场景照片,聊聊背后的故事,分享给亲朋好友投票点赞。我们将结合投票情况,择优评出10位读者,每位赠送螺蛳粉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