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来宾人韦素仁悉心照料与自己非亲非故的耄耋夫妇,还为他们养老送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善举,已在当地传为佳话。
只要老人开心
“我明天要去看孩子啦……”
“不行,不能去。”
“为什么?”
“就是不给去,因为你是我女儿!”
“嗯,奶奶你放心,你就是我最亲的人!”
这是韦素仁照料90岁的韦翠娥时,跟老人逗嘴的一个片段。“只要老人开心,她爱听什么我就说什么!”说着,韦素仁为老人冲泡了一杯营养蛋白粉,给前不久刚出院、腿脚还不怎么灵便的韦翠娥补充营养。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发现,此时已是4月29日晚上8时40分,对于韦素仁来说,这是又一个陪伴韦翠娥的普通夜晚。自从去年9月应邀“入驻”老人家里照顾韦翠娥、李富元夫妇以来,韦素仁已习惯了这样的节奏,对于老人的生活习惯、喜好无所不知。“老人韦翠娥最喜欢吃炒菜,比如鱼焖豆腐、番茄炒蛋;她在晚上9点就要睡觉了……”
发自内心地欢喜
看老人的身体不断康复,韦素仁眼里也透露着喜悦。自从两个多月前,韦翠娥98岁的老伴李富元过世后,她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就不太好,还因此于4月10日住院治疗。那段时间里,韦素仁除了想方设法哄老人开心、变着法子做好吃的给老人品尝外,还不断寻找能让老人身体康复的法子。十余天后,韦翠娥终于出了院,但腿脚还是不太灵便,于是韦素仁给老人用中草药泡脚,还帮老人做艾灸。4月25日,看到老人终于能够下地行走,韦素仁高兴得发了朋友圈庆祝,并邀请志愿者一起来看望老人。
▲韦素仁照顾韦翠娥。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也成了韦素仁的小欢喜。韦素仁还将她这份爱心,给到了韦翠娥同病室的一位87岁的患者,看他缺乏照料,便在送餐时多给他送去一份并亲自喂饭;她还常把听到的开心事逐一讲给两位老人听……这样的场景,让她回想起了多年前的时光,那时她也是如此照料还在世的家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她以这样的初心加入了来宾志愿者组织,被分配到了照料附近几位高龄老人的任务,李富元、韦翠娥夫妇就是其中的两位。
“女儿模式”亲力亲为
老夫妇俩有一个养子在广东谋生,他表示自己忙于生计,实在难以回来亲自看护养父母,请了一位护工照料二老。到了去年重阳节期间,二老生活已难以自理,韦素仁见状曾打算将他们接到自己家中照料,但因二老年事已高、不便离家,她便在自家煮好饭菜煲好汤送过去,为老人洗衣泡脚。后来,她干脆从家里搬来了压力锅、水盆等生活用品,跟老人一起住,开启了“女儿模式”。老人的养子每个月都会给两位老人生活费,韦素仁和志愿者团队把这些钱全都用来改善老人的生活和卫生条件。
去年10月,李富元走不动了,韦翠娥也常年瘫痪,对于二老的照顾难度变得更大了。那段时间,年过五旬的韦素仁晚上要不断起身照料,而白天她把老人交给护工后,又转换身份做回她的瓷砖店老板娘。韦素仁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这让老人感受到快乐和幸福,身体也才会安康。
▲韦素仁哄韦翠娥入睡。
今年年初,李富元逝世。韦素仁与志愿者伙伴一起为老人料理后事,真正做到为他养老送终。在送走李富元后,她继续把韦翠娥当成亲娘,用心照料,无微不至。
韦素仁照料老人的事逐渐传开了,老人的邻居们看到她忙上忙下都很感慨。“非亲非故的,回娘家都要惦记着给老人打包猪脚和土鸡,说实话,亲生女儿有时候也难以做到她这样!”邻居韦先生感叹道。“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这世上还是有好人,我们经常拿她的例子教育年轻人。”邻居黄女士说。
韦素仁的付出,也得到了志愿者伙伴的肯定。志愿者团队负责人透露,韦素仁接下照料老人的任务后,自己一心照料不算,还发动丈夫一起帮忙,经常带老人走亲访友,堪比亲生女儿。为此生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她在所不惜。
“你这样做,图个啥呀?”韦素仁经常要面对别人这样的疑问。对呀,图啥?“图个乐呗!”因为跟老人在一起,她又找回了亲情,找回了做女儿的快乐;她也因为被需要而感到幸福,这让她觉得付出再多也值得。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晒出最GING工作照
星光不负追梦人,好礼献给劳动者,辛勤的劳动和辛辣的螺蛳粉更配!4月26日至5月6日,打开南国早报客户端,点击底栏“我的”,选择“我的活动”,进入活动页面,以图文形式上传工作照或工作场景照片,聊聊背后的故事,分享给亲朋好友投票点赞。我们将结合投票情况,择优评出10位读者,每位赠送螺蛳粉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