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不想打孩子却忍不住,“按摩式体罚”是否可行?| 聚焦“国际不打小孩日”③

阅读数:0 发布时间: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编辑:农诗祺(见习) 记者:巫碧燕
一定有比体罚更好的方法,这考验的是家长们的智慧。

编者按:

每年的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也叫“无巴掌日”,倡导人们不要体罚孩子。中国有句老话叫“棍棒之下出孝子”,可棍棒是否能打出好孩子?近日,本报以此为题,针对不同人群展开了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没有一种爱需要用暴力来表达。

南国早报客户端推出“聚焦‘国际不打小孩日’”系列报道

本报调查显示八成以上家长打过孩子,心理专家担忧

我明明讨厌她,却也变成了她……大二学生受访,超半数记得幼时被体罚

不想打孩子却忍不住,“按摩式体罚”是否可行?

=====================================================================================================

不少受访者表示“控制不住挥巴掌的手”,不想打孩子有时候却忍不住,打了孩子之后又追悔莫及。体罚带来的创伤能否抚平,家长应该如何保持理性,网传的“按摩式体罚”是否靠谱?专家这样说……

家长压力过大可能增加体罚概率

35岁的杨女士心中一直有个疑问:自己小时候从未挨过打,为何在孩子面前却频频挥起巴掌?

桂林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梁业梅,是广西为数不多对“家长体罚幼儿”做过专项研究的学者。她发现体罚会“遗传”,但也不排除反例。有些家长因为童年创伤,不会打孩子,但过大的经济、工作压力,容易导致家长情绪失控,从而增加体罚孩子的概率。

“近年来国内外对青少年遭受体罚的行为研究较多,结论已经明确。”梁业梅说,学前期是婴幼儿与父母建立依恋亲子关系的关键期,而体罚的频繁性与严重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良好依恋关系的建立,进而儿童在青春期或成年后可能出现不良行为与人格。

自治区人民医院精神(心理)临床·康复中心副主任黄玲在疏导亲子关系时,常常听到家长说:我也知道我的方法简单粗暴。黄玲说:“如今家长工作压力大,常常把孩子全盘交给老人,或送培训班,导致亲子关系疏离,沟通也会简单粗暴。”

体罚的创伤如千疮百孔的墙

在本次调查中,有50%的受访者表示,打孩子之后,会感到羞愧或追悔莫及。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黄治承讲述了一则寓言故事:一位哲人建议一位脾气暴躁的父亲,每发一次脾气就把一颗钉子钉到墙上,控制好脾气则拔出一颗钉子,待父亲把钉子全部拔出后,他看到了一面千疮百孔的墙。

“我不太想谈体罚后的补救,因为创伤就像墙上的洞,尽管短期内觉察不到,但已经存在。”黄治承想对已经打了孩子的家长说,请给孩子一个真诚的道歉,反省自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爱。

问及将来是否还会体罚孩子,71%的受访者选择“主观上不想,但可能忍不住”。

黄玲说,一定有比体罚更好的方法,这考验的是家长们的智慧,比如,采用3分钟情绪控制法,将消极的语言转为正面语言等。

“按摩式体罚”存争议

针对“不想打孩子,但忍不住”的情况,网友各出奇招。

▲网上流传的“按摩式体罚”。

4月26日,在南宁市青秀区某小学的家长群里,有家长分享“中医教你正确打孩子”的信息,称用戒尺抽手心劳宫穴至少府穴区域,可“帮助”孩子滋阴泻火;掐臀部环跳穴可以健脾益气。

“小孩子的屁股可没有想象的那么安全。”广西盲人协会主席、主治医师陶进说,臀部也有很多坐骨神经,家长在不了解孩子身体穴位、下手不知轻重时,可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认为可以采取‘按摩式体罚’的人,恐怕忘记了,体罚还会伴随言语暴力。”一位5岁孩子的妈妈回忆道,她小时候受的体罚,身体的痛已经不记得了,但是言语上的伤害影响深远。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