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个人征信可以修复?别信!多部门联合严打“征信修复”乱象

阅读数:0 发布时间: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编辑:戴昕明(见习) 记者:廖敏
征信领域不存在“修复”“洗白”“铲单”。

今年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企业、个人对征信知识的缺失和关切心理,设下“征信修复”骗局。4月25日,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强调:征信领域不存在“修复”“洗白”“铲单”的说法,所有规范征信业务、征信机构的相关法规、文件、制度中均无“征信修复”概念。任何机构或个人无权擅自修改、删除真实无误的征信记录。

据悉,为保障疫情期间征信查询权益,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坚持“征信为民”服务理念,持续优化征信服务。在提供柜台人工查询服务的同时,持续积极推广银行网银、手机银行、“云闪付”App、自助查询机等非接触式查询渠道,确保疫情防控下“线上+线下”征信查询服务不间断。

与此同时,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组织全区人民银行加强与发改、市场监管、公安、网信等部门联动,在全区同步开展专项治理“百日行动”,逐一对“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乱象行为和违法违规主体进行排查,严厉打击。“百日行动”期间,全区已排查出可疑机构89家,筛查出重点治理机构5家,协同清查违法广告5起,引导5家机构完成注销、3家机构合规变更登记,向有关部门移送线索5起。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截图。

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强调,不存在“征信修复”说法或概念。所谓的“‘征信修复’政策”,都是不法分子故意混淆法规政策、偷换概念、误导大众的话术,背后都是骗局。《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经核查确认存在错误、遗漏的,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应及时更正。信息主体维权应通过正当、合法途径解决,且正当、合法途径不会向信息主体收取任何费用。该负责人提醒,凡是声称合法的、商业的、收费的“征信修复”都是骗局,切勿相信所谓的“内部渠道”“专业律师”“合法协商”,切勿随意向第三方提供个人征信报告。

上述有关负责人还表示,发生逾期莫恐慌,征信记录不会伴终生。《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在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内,信息主体可以对不良信息作出说明,征信机构应当予以记载。”此外,金融机构的贷款决策基于机构自身风险偏好,结合贷款主体信息进行综合研判,征信记录不是唯一参考依据。

下一步,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将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强化监测,重点整治以“征信修复”名义进行的虚假宣传、实施诈骗、教唆无理维权、买卖个人信息等乱象,对发现涉嫌非法买卖个人信息、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将及时移交并配合公安机关严肃查处,对涉嫌非法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坚决予以取缔。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