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晚安十点(2022.4.5)丨中国人表达纪念的方式,竟如此动人!

阅读数:21 发布时间: 来源:南国早报App·晚安十点 编辑:李思叡(见习)
独属于中国人的纪念绵长又浪漫,坚定又温良。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又到一年清明节,从“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到“怅望苍山烟雾袅,萦回梦里伴亲眠”,“感恩”和“纪念”是铭刻在中国人骨血里的两个词。

而中国人表达纪念的方式,真的很动人。

王伟

以我们的“继续前进” 

告慰您的“无法返航”

2001年4月1日,为遏制美军飞机入侵,捍卫祖国领空,驾驶着“81192”战机的“海空卫士”王伟壮烈牺牲。 

“81192,收到请回话,收到请回话,我奉命接替你执行巡航任务,请返航,祖国和人民在等你回家。收到请回答,完毕!” 

“这里是81192,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重复,你们继续前进!”

无论何时,这段对话都让人热泪盈眶,而英雄保护着的人民也从不曾忘却他。2022年4月1日是王伟牺牲21周年纪念日,在他的墓前,歼-20、歼-15、辽宁舰等各色飞机、航母模型被丛丛簇簇的鲜花围绕,熠熠生辉。

▲央视新闻官方微博截图。

弹指一挥数十载,当年王伟只能驾驶着歼-8Ⅱ战斗机和美军的EP-3侦察机以死相搏,如今中国的军事实力早已实现质的飞跃。王伟同志,您看到了吗?您的战友和后辈们敬爱您,怀念您,他们继承了您的遗志,如您期望的那般继续前进。

袁隆平

我们手持金黄稻穗缅怀您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那个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跟我的助手就坐在那个稻穗下乘凉……” 

袁隆平有“禾下乘凉梦”,因此人们对他的纪念,处处都是他最爱的稻田。

4月1日清晨,袁老长眠之地,长沙唐人万寿园安静肃穆,郁郁葱葱的松柏间夹杂一片金黄的稻浪。袁隆平院士的夫人邓则与后辈手持金黄稻穗前来祭扫,缅怀袁老。

“他的一生走得很短很短,始终没有走出那块稻田;他人生的旅程却很长很长,从稻田走向了千家万户。”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世长辞,无数人奔赴湖南为袁隆平送行。三束带着泥土的翠绿禾苗静静伫立在湘雅医院的前坪,显得格外醒目。

▲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截图  

在某档建造类游戏中,有网友搭建出了一座巨型水稻雕塑,以此缅怀袁隆平。长沙地铁2、4号线换乘站溁湾镇站也利用大屏投影技术,在地铁上“种满”了杂交水稻。

2021年,人物传记类题材剧《功勋》开播。这个手捧稻穗的形象,被定格在了荧屏上。

▲电视剧《功勋》剧照  

这是您留给人民的馈赠,也是人民为您饯行的礼物。倘若驾鹤西去时您回头望一眼,华夏大地满是青青的稻田。

致革命先烈

你们的名字

守护着我们的家园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何以纪念英雄?让你们的名字,守护我们的家园。 ”

一部《觉醒年代》,让革命先烈们的事迹广为传颂。李大钊先生曾著文鼓励青年:“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青春是青年的特征,富强是文明的基础。河北乐亭有条大钊路,这条路途经青春广场,最终通往富强街,细细想来,令人动容。

位于安徽合肥的“延乔路”也走红网络,这条路取自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陈乔年,正是为了纪念这两位英勇就义的烈士。这条路通往了“繁华大道”,一如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先辈们浴血奋战所索求的未来。

▲延乔路路牌

李白和岳飞

择其所爱,斥其所恶

在中国人民朴素的价值观中,“择其所爱,斥其所恶”是最常见的一种纪念方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诗仙李白爱酒世人皆知,因此后人立的李白像,或坐或卧,多为举杯之势,饮酒之姿。

▲天津博物馆官方微博截图

诗仙长眠之地,“诗城”马鞍山市的李白墓前,满是游客们远道而来奉上的各色美酒,陈坛佳酿,绿蚁新焙,应有尽有。想来李白也是快活的,毕竟他曾挥毫写下“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相对应的,如果谁迫害了忠臣良将,谁就注定被人民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千百年来,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广为传颂。全国遍布着纪念岳飞的祠堂庙宇,最出名的是南宋嘉定十四年于杭州西湖落成的“岳王庙”,至今仍香火鼎盛。

而参与陷害岳飞的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则被制成跪像,置于各地岳飞庙前,被前来祭拜的人们唾骂抽打。

从以物寄情,到快意恩仇,虽然纪念方式多种多样,但无一不体现了中国人民“善良、朴实、博爱”的思想诉求。或许正如《觉醒年代》中辜鸿铭所说:“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那就是温良。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

独属于中国人的纪念绵长又浪漫,坚定又温良。一代一代的人们幸福并感激着,也将沿着先辈们的脚印,坚定地走下去。

来源:中国新闻网

“云祭扫,寄哀思”,倾听你的故事

一年一度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

受疫情影响,今年广西清明祭扫实行限流预约,鼓励网上祭祀、鲜花替代纸钱等文明祭扫方式。因此,有的市民不便到亲人墓前敬一杯酒,叙思念情。

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南国早报客户端特别推出清明寄哀思活动“我最怀念的Ta——云祭扫 寄哀思”,为读者搭建寄托哀思的平台。(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