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展览、文化讲座、互动游戏……即将到来的假期里,广西博物馆、广西图书馆等各类文化场馆将举行精彩的活动,无论是云端相聚还是线下相约,留在南宁的市民都能真切体会到“壮族三月三”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
▲学校的孩子们在收看讲解“壮族三月三”民俗知识的视频。广西博物馆供图
展览图文讲解“壮族三月三”
“壮族三月三”也称“歌圩节”,多年的歌舞习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壮族民间歌谣文化,积累了大量的歌谣民族文献。广西图书馆所藏壮族歌谣文献包括古籍、民国文献和建国后文献,时间跨度大、种类多、记载内容多样。如广西各地方志、《广西特种部族歌谣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之《中国民间文学歌谣集成》(广西卷)等。
在“壮族三月三”这一盛大节日来临之际,广西图书馆精选馆藏壮族歌谣文献,推出“三月三八桂壮族歌谣文献展”。展出的歌谣文献记录了壮乡人民的婚丧嫁娶、男女情谊的表达、民俗传统以及壮族人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具体包括田歌、采茶歌、节令歌、风俗礼仪歌、苦情歌、劝诫歌、童谣、历史传说歌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一百多年前的“三月三”歌圩长啥样?“《廖江竹枝词》里的三月三”长卷图文展能让你一探究竟。假期里,这个在广西图书馆举行的展览,将带领人们从中体味广西诗词文化的美好,了解广西独特的气候节令、民族风情、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物产资源等,感受壮乡人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壮乡大地焕发出来的勃勃生机。
互动游戏寓教于乐
如果觉得图文展览不够过瘾,还有一系列趣味民俗文化活动邀请大家参加。
这个假期,广西博物馆将推出微信H5游戏“大礼包”,内含“绣球消消乐”“三月三脑力大挑战”“五色糯米饭大家齐制作”。参与游戏的观众,还有可能获得惊喜奖励。
南宁市顶蛳山遗址博物馆则在小长假期间为市民带来了全新的线上互动小游戏——“文物消消乐”。文物图案被设计成游戏中的小环节,趣味性与知识性兼具,市民完成游戏挑战之后还有机会轻松领文创。
▲“文物消消乐”游戏。
广西图书馆“八桂讲坛”将请来专家带领大家走进直播间“云观展”,结合《廖江竹枝词》讲解壮乡歌圩文化知识,期间还会有山歌即兴创作示范、举例、网友互动等环节,让观众足不出户也能实现互动交流的愿望。
“云端课堂”传播知识
这个春天,在家中选择“云端相聚”,同样可以感受到“壮族三月三”的多姿多彩。
广西博物馆的老师们通过录制视频课的形式,向全区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师生介绍了“壮族三月三”的传统习俗和食物,带领大家感受广西这一民族节庆的独特魅力。广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视频推出后反响不错,为了能让更多的观众有机会学习相关知识,广西博物馆决定于4月2日当天,在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上推出这期视频。
▲广西博物馆录制视频课,为大家讲解民俗知识。广西博物馆供图
4月3日,广西博物馆还将在网络平台上推出“馆长说宝:夔纹方格纹四系陶罐”视频讲座。几何印纹陶是汉代以前中国南方普遍使用的一种表面拍印几何图案的陶器,可以说是百越文化中最富有特征性和代表性的器物。广西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夔纹方格纹四系陶罐是当时全国出土的同时期同类文物中唯一的完整件,尤为珍贵。这个假期,大家可以通过“馆长说宝”来了解几何印纹陶器的发展历程。
▲《馆长说宝》讲座。广西博物馆供图
4月3日,南宁博物馆的“壮族三月三”小课堂将为观众线上讲述壮族人民的“三月三”节日习俗,带领观众制作羊毛毡“绣球”挂饰。参与直播课上的有奖问答,还会有机会收到课堂同款定制“绣球”材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