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北京试点重磅招生改革,学生“免试”升高中!广西会推行吗?专家表示……

阅读数:45 发布时间: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编辑:陈诗圆 记者:蒋晓梅 黄婧
点击详情

这两天,关于高中入学的重磅信息,在网上引发热议。

北京市提出将在部分普通高中开展登记入学试点,符合条件的应届初中生,可凭其综合素质评价情况,获得高中录取,无须“比拼”中考分数。消息一出,“免试”升高中成为热点话题。这样的举措对学生有什么影响?未来会是一个改革趋势吗?能缓解当下社会的“普职分流”焦虑吗?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采访了南宁本地家长和老师,看看他们怎么说。

外地试点:北京部分学生“免试”就能上普高

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出将在东城区和西城区共5所普通高中开展登记入学试点,被录取的学生将不再参加中考志愿填报。

根据相关通知,试点学校共拿出420个名额,已参加2022年初三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具有本区所在学校连续三年学籍的应届初三年级学生可自愿报名参加登记入学,报名学生还需满足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达到B等及以上,地理、生物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卷面成绩不低于42分(卷面成绩总分值70分)的要求。

试点校依据当地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进行录取。已被普通高中登记入学录取的学生继续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记为“合格/不合格”,不再参加中招志愿填报和其他招生录取。

试点学校在当地高中里是什么水平?据媒体报道,这几所学校在当地中考分数线靠后,虽然属于相对薄弱的学校,但办学各有特色。有的民族特色明显,有的突出外国语特色,有的则是综合高中,实行普职融通培养。

本地声音:“临界生”或多一次录取机会

这样的试点模式未来会在全国推行吗?会不会是今后改革的方向?在南宁本地家长群里,也引发了一波关注和讨论。陈先生的孩子目前在读高一,作为中考过来人的家长,他对高中招生方式改革有自己的思考。他表示通过登记入学,让高中录取方式更多元化,不是只有中考选拔入学“一条路”;通过综合素质评价选拔,更有利于学校特色与学生兴趣特长的双向选择,双方更匹配。

由于小孩正读初一,家长徐女士对北京这个政策颇为关注,她认真研读了网上的新闻后发现,试点这样的政策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影响不大。相反,登记入学对部分高中“临界生”来说,反而是一个利好。部分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有望通过综合素质评价读高中,相当于多了一次录取机会。

也有家长表示担忧。梁女士是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她认为这样的方式虽是对“应试教育”的新变革,但不看成绩后仅凭登记和综合素质评价,跟推荐制、保送制类似,一旦报名的人多了,会不会有“走后门”的情况,她感觉还是通过成绩录取更公平公正。

业内建议:家长应更注重孩子全面发展

 “无论‘双减’政策还是试点高中登记入学,都是中国教育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作出的积极改变。”南宁一所自治区示范性高中的某老师认为,公众应理性看待这些政策的出台。他认为,此次北京试点部分普通高中登记入学也透露出一个信息,今后高中教育在选拔方式上也有可能进行变革。

他表示,特色高中通过单独招生、单独评价等,提前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筛选学生,这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他建议,南宁的部分高中和中职也可以在小范围进行试点,给部分特色高中和特色中职学校发特色教育招生资质,探索特色高中建设,满足更多家长对教育的需求,让一部分孩子发现自己的特色、特长。

南宁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陈寿强教授,也是广西高考综合改革实施办法的起草组专家,他认为此次北京试点部分高中登记入学,也释放出一种信号,继高考进行综合性改革后,中考录取也将进行调整,不再以最终的结果性评价来确定,更注重过程性评价。我国的“新高考”模式中,高校在录取时除了依据学生高考必考和选考科目的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成为了重要参考。他认为接下来,中考录取模式或也将向高考录取模式靠拢,今后的“新中考”在录取学生时,有可能不仅依据学生的中考成绩,还将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甚至可能像北京的试点这样,一些高中直接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学生。他提醒家长,不要只把目光着眼在孩子的成绩上,更应关注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