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贵港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坚持“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以“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的奋斗姿态,以“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担当精神和实干作风,全力打好“七场硬仗”,大力实施“五大战略”(产业强市的主导战略、东融南向的开放战略、改革创新的驱动战略、绿色共享的发展战略、人才兴市的支撑战略),深入推进“五大振兴”(工业振兴、乡村振兴、交通振兴、科教振兴、文旅振兴),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加固。前三季度,贵港市地区生产总值1114.3亿元,位居全区第6名,同比增长7.3%;财政收入122.2亿元,同比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4元,同比增长11.1%。“七场硬仗”“五大振兴”初见成效。
▲贵港面向粤港澳、背靠大西南、南出北部湾,地处珠三角、北部湾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和珠江—西江经济带战略重要节点城市之一。图为位于西江流域中游的贵港鸟瞰图。周开强摄
工业振兴篇
好电车 贵港造
平均每30秒下线一辆新能源电动车——这已经成为现实,这是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的绿源电动车智能工厂的场景。据介绍,新工厂的建立标志着这里从传统汽车生产向智能制造的转变。
▲贵港市深入推进工业振兴,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工业发展速度迅猛。图为位于港北区的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的成品仓库。 卢星俊摄
近年来,贵港市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加快优化营商环境,规划建设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累计签约引进电动车企业近100家,已竣工投产50多家。目前,该基地具备年产500万辆两轮电动车、50万辆三轮电动车、500万套零部件产能。同时,电动车产业链本地配套率达80%,电动车零部件在国内和东盟市场均有销售。广西新能源电动车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和广西电动汽车行业协会均进驻贵港。
如今,“好电车,贵港造”的品牌正在全国和东盟国家传播。目前,贵港正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车产业集群,打造立足广西、面向东盟、走向世界,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千亿元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车制造基地,力争实现电动车产业“311”目标(即每年生产3000万辆新能源电动车,完成1000亿元产值,缴纳100亿元税收)。
去年以来,贵港市深入推进工业振兴,工业经济增产增效。出台推进工业振兴五年行动方案,建立工业振兴特派员制度,千方百计保企业稳生产,2021年1—10月,贵港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2%、增加值同比增长5.3%。强化强链补链延链,着力打造绿色智能家居和高端板材、新能源(智能)汽车和电动车、绿色建材、纺织服装、农产品精深加工五大千亿元产业,持续做优传统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实特色产业。坚持“八个一”标准,持续完善十大特色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实施项目263个、完成投资45亿元,建成标准厂房145万平方米。实施“破千计划”,发展壮大骨干企业,2021年1—11月,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7家,规上工业企业总数944家,排名全区第三。
坚持将扩大有效投资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推进器”“压舱石”,以“五个一百”工程为抓手,全力上项目扩投资。截至2021年11月底,100个已供地未开工项目已开工入库98个,140个已批地未供地项目实现开工88个,100个已签约未落地项目已开工94个,100个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已开工82个,计划竣工的100个产业项目已竣工63个,在库项目2070个、计划投资额8617.6亿元,其中新增入库项目1277个,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新开工33个、竣工10个,完成投资13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7.2%。市级层面重大项目新开工277个、竣工97个,完成投资523亿元。
乡村振兴篇
好龙虾 贵港产
2021年11月26日,覃塘区石卡镇福龙村金祥龙稻虾基地的富硒小龙虾上市,这是广西当年入冬以来第一批小龙虾上市,吸引了不少客商到现场订购。贵港市以稻虾综合种养产业为抓手,巧打时间差,错开湖南、江苏等小龙虾主产地的小龙虾上市时间,全力打造“中国富硒小龙虾之乡”,走出一条富民、利民、兴民的特色发展之路,助推乡村振兴。
▲参加丰收节的种养户展示其小龙虾。
推动乡村振兴,带领百姓增收致富,产业兴旺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覃塘区充分挖掘宜渔稻田功能,结合农业产业联营体改革工作,以石卡镇稻虾综合种养基地为示范点,创新模式、提升技术、优良品种,以点带面,加快推进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
2021年以来,贵港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开展“万名干部回故乡 带领群众建家乡”“千企联千村 共建新农村”两大活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构建闭环管理新体系,打造乡村振兴共同体”工作经验获自治区领导高度肯定,全区乡村风貌提升初期评估总结暨现场推进会、广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场会、机关党建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现场推进会先后在贵港召开。
▲贵港市将稻虾养殖产业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稻虾综合种养,取得了较好成效。图为2021年11月19日,第三届广西稻渔丰收节在贵港市平南县东华镇关塘村万亩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举行。张庆杰摄
聚焦风貌塑形,狠抓“两高两道”沿线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截至2021年11月底,贵港市开展环境整治村屯4351个、农房改造提升1.9万栋,乡村风貌提升工作获自治区初期考评第一档。聚焦产业发展,持续推动农业稳产增收,全年粮食产量达147.9万吨。聚焦打造“中国富硒小龙虾之乡”,全市已流转土地12万亩,投放虾苗111万斤,预计今冬明春小龙虾养殖面积达10万亩,鲜虾年产量1.5万吨,年产值7亿元以上。加快生猪生产,预计今年生猪出栏增长45%,存栏增长13.1%。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广大农村地区蔚然成风。
交通振兴篇
好港口 贵港建
贵港市不断扩大内河港口优势,港口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20年,贵港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2021年1—11月,水路货运量达1.82亿吨;水路货运周转量达717.5亿吨公里;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来宾至桂平2000吨级航道超额完成全年投资额。目前,贵港港货物吞吐量占广西内河港口的66%,运力占广西内河的68%。
▲近年来,贵港市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条件,港口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20年,贵港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图为繁忙的贵港港。张庆杰摄
2021年以来,贵港市全面落实“交通强区”战略,深入推进交通振兴,持续打通经济社会发展内部“微循环”和对外开放“大动脉”,加快构建立体、快速、智慧、绿色、人文交通运输综合体系。2021年实施交通振兴项目249个,截至11月底,开工219个,完工39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75.13%。“人民满意交通”建设取得新突破,“九路两桥”项目开工建设,九凌湖大道建成通车,金港大道高架桥、西环北环路段改造提升工程、港北城区至覃塘城区市政化改造道路通车,打通迎宾大道北段、布山大道中段、同济大道南段的断头路;桂平军民合用机场建设稳步推进。
加大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疏通交通网络“毛细血管”,倾力打造“安全路”“畅通路”“生态路”“风景路”,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提高农村地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贵港市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7338公里,农村公路等级公路占比大幅度提高,72个乡镇(街道)1069个村(社区)均已全部实现道路硬化。2021年,贵港辖区内交通领域项目财政资金总投资6.6亿元,共311个项目,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提升,农村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升级。
科教振兴篇
好院校 贵港办
镬耳墙、青砖屋、白色柱……一派岭南建筑风格。这是贵港人自己的大学——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去年该校实现招生,现在正沿着打造“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现代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目标稳步推进。
▲贵港第一所公办大学——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并实现招生。图为该校全景。 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供图
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是贵港市西江教育园区加快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该园区入驻学校8所,其中本科层次职业院校1所、高等职业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普通高中1所、12年一贯制学校1所。
去年以来,贵港市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教育为本,走高质量发展教育之路。教育项目建设加快推进,2021年,新建成12所学校并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0280个,贵港市西江教育园区建设成效初显;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桂平市、平南县入选自治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改革试点县(区),2所幼儿园被评为自治区示范幼儿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贵港市覃塘区被评选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港北区入选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和改革试验区,14所学校被评选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规范扶持民办教育发展,2所民办学校被评选为自治区示范性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注重师风师德和教学能力的培养,17名教师入选广西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
坚持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培育和创建。新增新宇电气博士站等市级科技创新平台12家,桂平市悦达香料产业等3家星创天地获认定为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聚焦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服务能力提升,培育壮大科技企业,目前贵港市有科技型中小企业74家、高新技术企业97家、广西蹬羚企业4家。
文旅振兴篇
好风光 贵港游
2021年10月27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公布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名单包含全国55个城市,贵港市入选。
这是贵港市深入推进文旅振兴,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又一大成果。
▲2021年以来,贵港市加快推进文旅振兴,策划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不断丰富乡村游、体育游、研学游和自驾游等特色旅游。图为平南县北帝山·国家山地旅游运动大本营。张庆杰摄
港北区“天上草原”文旅项目、港南区新塘草坪旅游区和南山风景名胜区、覃塘区荷美覃塘·湖美四季田园综合体一期项目、布山那乡乡村旅游核心示范区骑行绿道、桂平市西山泉·主题文化创意园项目、平南县北帝山·国家山地旅游运动大本营等文旅项目……在2021年12月初举行的贵港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这些文旅新项目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独出心裁的合理规划,得到观众的广泛赞誉。本次大会上,28个文旅项目举行集中开竣工仪式,项目涵盖品牌创建、健康旅游、户外运动、文旅融合、乡村旅游等领域,总投资额达122.57亿元。
2021年以来,贵港市大力挖掘旅游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主动融入“三地两带一中心”广西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书写文旅融合新篇章,描绘文旅振兴新画卷。2021年1-11月接待国内游客同比增长65.1%,国内旅游消费同比增长75.3%。另外,平南垌美生态乐园景区等3个景区获公示为国家AAAA级景区,大安校水柜习俗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西山泉汽车(房车)露营基地获评“全国首批5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
目前,贵港市聚焦“运动之城、休闲之都”的发展定位,突出抓好规划经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资源整合等,不断完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文旅产业全面振兴,加快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贵港特色的文旅振兴高质量发展路子。
▲“十三五”以来,贵港市聚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立足文化特色提升品质,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中心城区框架成倍拉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珠江—西江经济带核心港口城市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建设成效显著。张庆杰摄
民生工程篇
好日子 贵港品
2021年11月30日,在桂平市某药房买药的林女士说:“以前购买国家谈判药需要到医院,现在家门口就可买到,还能直接报销,好方便。”近年来,贵港市大力推动国家谈判药品落地,切实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目前,全市有8家定点零售药店纳入“双通道”管理,可购买国家谈判药品并同步进入医保报销,最大程度保障了群众就医用药需求。
2021年以来,贵港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补齐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短板,努力让贵港人民日子越过越红火,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2021年10月22日,贵港市在港南区瓦塘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义诊、科技咨询、维修、理发等便民服务,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张庆杰摄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学位、床位、房位、车位、蹲位、摊位、岗位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促进重点群体就业,2021年1—11月,贵港市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4.6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1.78%。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1%,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87.4万人。改造棚户区6092套、老旧小区4606户,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760套。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新开工457户、建成453户。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全市优良天数比率94.3%,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全国第16名。狠抓社会综合治理,第三季度全市群众安全感98.51%,排名全区第5;扫黑除恶成效调查满意度为97.74%,排名全区第2;覃塘区和贵港市公安局扫黑除恶支队分别获评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
开放合作篇
好环境 贵港创
“由于贵港市优良的营商环境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集团决定将全国第三个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落户贵港。”贵港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常务副总裁李想表示,辐射中国西南片区和东盟十国的贵港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总投资110亿元,将与另外2个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连线成面”。
▲贵港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主动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图为贵港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一角。刘志宁摄
为解决贵港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建设用地。港南区建立了片区指挥部和镇工作组为主导、村两委为主体的征拆联动机制,为征地拆迁工作妥善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实现顺利清表1050亩土地。
目前,贵港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部分工程主体完工,招商中心、义乌好货示范区对外开放、营业。预计2022年初,项目一期的专业性主体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营业,项目全面建成后将辐射人口2000万、吸引商户7000家、为4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
2021年以来,贵港市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办事少花钱、办事省时间”目标,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树立贵港营商好环境“金字招牌”。劳动力市场监管、登记财产、政务服务3个领域的优化创新经验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写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示范引领“最佳实践篇”。推行“马上办”改革,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综合排名全国第十二、全区第一,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位列全国优秀等级。深入实施“异地通办”改革,可全国通办事项502项。厚培市场主体成长沃土,2021年1—11月,贵港市新增市场主体3.4万户,总量达27.1万户,同比增长21.9%。
深入开展“三企入桂项目落实 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坚持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2021年1—11月,新签约项目273个,合同投资额650亿元,开工建设招商项目176个,到位资金458.2亿元。推进外贸稳步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7%;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6.7%。推动口岸开放发展,贵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20.7万吨,增长97.1%。
▲2021年3月26日,贵港市举行“千企联千村 共建新农村”活动启动仪式,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徐智坚摄
党建引领篇
好品牌 贵港树
2021年12月20日上午,贵港市委主要负责人到贵港亿上仓储物流中心项目开展“难点问题书记一线办”活动,实地了解项目推进情况,主持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企业相关负责人汇报工作及关于协调解决问题的诉求,现场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021年以来,为加快构建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格局,贵港市创新建立“难点问题书记一线办”党建工作平台,推动全市各级党组织书记深入基层一线,带头解决制约贵港发展的问题,形成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同时,推出“万千工程”“党建引领全周期基层社会治理”“先锋集结号”“揭榜挂帅”机制等一系列党建创新品牌载体,引领和推动贵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贵港市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始终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将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持续增强。强化干部队伍建设,高质量完成市、县、乡、村换届工作,得到自治区督导组以及全体代表、委员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创新开展“背手心”专项活动,健全纪组法联动处置,运用“五个一批”举措,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强化“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站在新起点,迈入新阶段,奋进新征程。贵港市将牢记领袖嘱托、勇担历史使命,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珠江—西江经济带核心港口城市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城,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广西篇章而奋斗。
相关链接:
发展五大产业 建设五大园区——桂平市加快打造现代化特色产业基地和滨江山水文化旅游名城
深入一线解难题 服务基层谋发展——贵港市港南区开展“难点问题书记一线办”活动显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