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虎年春晚,一段清雅写意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惊艳了全国观众。3月18日下午,《只此青绿》团队亮相南宁,近期人气高涨的领舞孟庆旸说,“与《只此青绿》相遇,是每一个舞者的幸运”,“希望更多人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只此青绿》剧照。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供图
创作者和观众惺惺相惜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只此青绿》讲述了一位故宫研究员“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的视角一窥北宋少年天才画家王希孟的创作历程。通过央视春晚,更多人聚焦《千里江山图》中的层林群山,在舞蹈中看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创意出圈。
目前孟庆旸和她的“青绿”已经在北京、上海、苏州、广州、深圳等16个城市演出超过50场。在巡演中,孟庆旸感受到了各地观众的热情,而她认为,这种认可来自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共识,“一次次演绎、一次次落幕,观众对于《只此青绿》的这种喜爱,来自我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心,创作者和观众达到了惺惺相惜的默契”。
▲孟庆旸(中)、张翰 (右)、谢素豪接受记者采访。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刘豫摄
这是孟庆旸第一次来南宁,计划中的演出推迟,但演员们依然兢兢业业地完成排练,“通过好的作品,好的导演,我们的学识和心境都有很大的提升。”
据悉,去年3月孟庆旸第一次接触到《只此青绿》的台本,在随后的5个月里,她除了舞蹈训练,还需要深入学习了解宋代文学、绘画,专注于对角色的塑造。“来自传统文化的力量,能让当下的步履更矫健”。
▲《只此青绿》剧照。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供图
传承文化的使命感
史籍中,关于王希孟的记载只有《千里江山图》里的77个字跋文,在《只此青绿》中,“王希孟”的形象却饱满丰富,主创们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饰演“王希孟”的张翰说,自己在剧中收获了很多舞蹈之外的东西,“一年多的排练,不断的成长,才能深入理解这个角色”。
▲《只此青绿》剧照。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供图
据张翰透露,《只此青绿》演出时使用的丝绢、毛笔、模具等几乎都是非遗传承人提供的真实物品,一道道繁琐且细致的工序得以在舞台上艺术化呈现,体现了整个团队的考究与用心。
▲《只此青绿》剧照。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供图
▲《只此青绿》剧照。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供图
张翰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专业,他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自己读书期间常外出采风,到云南贵州等地进行田野调查,去观摩当地老艺人原汁原味的舞蹈,“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很多老人说,当地年轻人长大后都要去大城市打工,有些民间舞蹈文化再过二三十年慢慢就没有了。”这些故事让他有了更多传承的使命感,“时代变化越来越快,我们要通过新的艺术呈现,把中国传统文化带回给年轻人。”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