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就漏尿,咳嗽几下也会漏;走路快了,裤子就湿了;不敢出门、不敢多喝水;排便困难、小腹坠胀……如果你出现这些症状,很有可能是患上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不少女性存在盆底功能障碍
生完一孩后,29岁的陆婷(化名)每次走在路上,能明显感觉到旁人向她投来异样的目光,有时甚至还有人做出掩鼻的动作。她心里很清楚,产后她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刚开始是大笑、快走时会有尿溢出,慢慢地漏尿情况加重,她不得不终日用卫生护垫。但这样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她的身上总散发出一股异味。这样的痛苦持续了好几年。怀了二孩后,她从医生那里得知自己患的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可以治疗的。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覃薇介绍,骨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封闭骨盆出口,承托盆腔脏器。正常盆底组织具有保持盆腔脏器正常解剖结构,参与控尿控便,维持阴道紧缩度、增进性快感的功能。但很多女性朋友因为妊娠、分娩、肥胖、慢性咳嗽等原因,盆底组织受损,盆底支持结构松弛薄弱,就会出现不能憋尿、尿急、子宫脱垂、膀胱膨出、直肠膨出、性功能障碍、慢性盆腔痛、大便失禁等病症。
在生活中,很多女性在出现类似病症时,有的觉得难以启齿,有的则认为这不是疾病,不予以重视,错过了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为此,覃薇感到非常惋惜,她希望广大女性朋友能提高对盆底疾病的认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盲目使用收腹带影响盆底健康
南宁市民钟女士曾因听信网络博主的推荐,刚生完孩子就购买并使用了产后收腹带。数月后,她时常出现漏尿的情况。到医院检查发现,她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存在中度膀胱脱垂、轻度子宫脱垂等症状。
“产后42天内,在没有进行盆底检查的情况下绑收腹带,这种做法我们是不提倡的。如果存在盆底肌肉松弛导致膀胱、子宫脱垂的症状,这时绑收腹带只会加重病症。”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厢竹妇女保健部盆底中心副主任医师韦林宜介绍,一般产后专科医师会对产妇进行常规检测,对其骨盆及脊柱进行评估,再确定是否需要用产后修复带。
还有一些女性产后急着恢复身材,在盆底肌松弛的情况下就去健身,殊不知,一些不当的动作会使腹压增加,导致膀胱或子宫脱垂加重,随之漏尿的情况也会加重。韦林宜介绍,目前,盆底修复在临床上已经被当作一种慢性病来治疗,建议患者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可通过凯格尔运动锻炼盆底肌
“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最佳时间,是产后42天至3个月内。”覃薇表示,通过中医中药、手法、盆底康复治疗仪等方法,根据盆底评估情况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训练,康复过程中不断调整方案,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提高女性朋友的生活质量。她建议,有症状的女性到医院进行盆底筛查评估,再接受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在家时,可以坚持进行凯格尔训练,早晚15分钟,以便更好地巩固盆底肌功能。
凯格尔运动是锻炼盆底肌最常用的方法,即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训练,可以想象以下场景进行训练:一是想象自己急着上大号,但是没有找到厕所不得不拼命憋着,保持提肛状态。二是想象自己蹲在一块草坪上,下面长着很多草,做收紧肛门的动作,试图把草吸上来。另外,瑜伽中的收腹训练之类的动作,也有相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