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累计发放资金9.69亿元,惠及110万人次,广西残疾人事业交出亮眼成绩单! | 携手同行 共享精彩

阅读数:63 发布时间: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编辑:覃香妮(见习) 记者:赵劲松
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者按:有网友这样评价正在进行的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如果说冬奥会赛场上比拼的是人类最强健的体魄,那么冬残奥会上见证的则是世间最不屈的灵魂。下肢残疾,便坐下身躯,立起灵魂,展露锋芒;没有手臂,便以滑雪板为翅膀,追逐梦想……在冬残奥会赛场外的广西,同样有着一群身残志坚的残疾人朋友,他们自信、执着、无畏,在日常生活中、在体育赛场上、在奔赴小康的路上……南国早报推出特别策划《携手同行 共享精彩》,呈现他们在命运的石缝里,绽放出的生命之花。

南国早报客户端特别策划●携手同行 共享精彩

除了奖牌,广西“00后”残疾人运动员李俊升还游出自信

带动残友跨越人生,坭兴陶雕刻师张德强用双手刻画精彩人生

坚持接听热线近20年,柳州人袁茵坐在轮椅上书写别样风景

绝不放弃,来宾姑娘黄甜甜用独臂撑起金牌梦

身残志坚以石作画,非遗传承人邓凤竹成就最美桂林石画

获奖牌30多枚,听障女孩申莹乘风破浪十余载

=====================================================================================================

近年来,广西紧紧围绕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扎实推进残疾人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不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区残疾人作为5700多万壮乡儿女中的平等成员,同享一片蓝天,共沐温暖阳光。

多部门合力施策,为残疾人就业保驾护航

2021年,自治区政府正式印发《广西残疾人保障和发展“十四五”规划》,围绕提高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加强残疾人医疗和康复服务、提升残疾人教育和文体服务、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优化残疾人平等参与环境、夯实残疾人工作基层基础等7个方面,细化了29条工作任务和措施。

“要带着感情做好残疾人工作,要支持好、服务好、发展好残疾人事业,对残疾人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在《广西残疾人保障和发展“十四五”规划》审议工作会上,自治区政府有关领导要求各残工委成员单位,认真发展好残疾人事业,把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作为硬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残疾人在晚会上表演舞蹈。自治区残联供图

自治区残联充分联动自治区残工委成员单位,不断汇聚各方力量,通过出台系列政策文件,以制度创新引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先后联合自治区乡村振兴局、自治区发改委、自治区财政厅等多个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对“十四五”助残项目实施不断优化升级。

因工伤造成右手被截肢后,北海市的莫荣祖一直靠打零工维持生活,疫情发生后,收入更是受了影响。在北海市残联的帮助下,他通过了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的面试,顺利入职,主要从事“车辆过磅”工作,月收入3000元,还有五险一金。

莫荣祖的稳定就业,是广西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21年,全区共有31万余名持证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就业率达47.8%,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为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自治区残联与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印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落实税收优惠和收费减免政策,对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提供合理便利和优先照顾,并明确提供相关金融扶持和资金补贴。

建立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精准帮扶残疾人“不掉队”

家住贺州市平桂区的残疾人莫达钢,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脱了贫,但被评定为“脱贫不稳定户”,并纳入易返贫致贫监测范围。当地残联获悉这一情况后,迅速安排阳光助残基地对他进行帮扶。

经过一年来的精准监测和帮扶,莫达钢的家庭人均收入远远超过返贫监测线且保持稳定。经相关部门会审,他于2021年年底解除了返贫风险。

在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像莫达钢这样获得帮扶的残疾人比比皆是。

郭孝强是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一名残疾人,是该县江川残疾人就业基地首批录用的残疾人。“想不到自己也能当一个‘上班族’,不仅住上了新房,还能在家门口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郭孝强说,这让他感觉到自己没被遗忘,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

江川残疾人就业基地是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三级残联培育打造,以文化传承带动就业发展的一个样板。该基地帮扶50多名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其经验得到了中国残联的肯定。

▲北海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为12位在托的残疾人庆生。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从自治区残联获悉,为做好残疾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广西建立了“三纳入三帮扶三服务”机制,将残疾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纳入自治区中心工作大局。“三纳入”:推动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全区乡村振兴工作大局统筹安排,推动易返贫致贫残疾人纳入防止返贫致贫监测范围和帮扶机制,推动残疾人帮扶工作纳入粤桂帮扶协作范围;“三帮扶”:精准帮扶残疾人教育,精准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精准帮扶残疾人产业发展;“三服务”:优化残疾人康复服务、优化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服务、优化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

细小之处见真章,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

百色平果市新安镇的许家献,是一名视力一级残疾人,近乎全盲。儿子外出务工,他一个人在家生活。即使简单的家务活,对他来说也很困难。

获悉这一情况后,当地残联在许家献家里实施了家庭无障碍改造:安装无障碍低位橱柜、墙上安装安全扶手、厕所台阶平整化处理、加装坐便椅和语音呼叫系统等。此外,还专门铺设7米长的盲道连通客厅和厨房,全方位满足他的无障碍需求。改造后,他不仅在家里能正常起居,干一些简单的家务,还能时常到门口来呼吸新鲜空气、和邻里聊家常。

小黎是崇左市龙州县某小区一名智力残疾人。在搬到小区前,她因智力问题一直都不与外界交流。广西残联在社区建立了“残疾人之家”后,她来到“残疾人之家”接受照顾和康复训练。

小黎不会洗碗,工作人员就一遍又一遍地手把手教;手脚不够灵活,工作人员就每天对她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不爱说话,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就不厌其烦地重复陪着说话……当从她口中发出第一个声音时,许多人都激动得落泪。

在社区残协帮助下,小黎还获得了社区的公益性岗位,每月有1000元收入。

▲一名残疾人在制衣厂工作。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赵劲松摄

在刚过去的2021年,广西残疾人事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累计发放资金“两项补贴”9.69亿元,惠及110万人次残疾人,58万名残疾人纳入低保救助,实现“应救尽救”;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23万人,新增培训残疾人1.42万人;全区各级投入资金4553万多元,建设“阳光助残基地”147个,对1.89万名残疾人实施精准帮扶;各级投资金近3亿元,为1.74万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救助人数比上年度增加50.7%;我区残疾人运动员在第十六届残奥会上夺得5枚奖牌,其中3枚金牌;在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上夺得81枚奖牌,多人打破世界和全国纪录。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