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高校历来是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之一,火花碰撞,“后浪”奔涌。广大青年学子紧跟时代步伐,勇立潮头,争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南国早报联合广西区内知名高校共同推出“高校学子看两会”特别报道,邀请高校学子聚焦两会热点,聆听青年学子的声音。
=====================================================================================================
每年全国两会,教育相关话题总是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焦点。今年,“双减”、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改革和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等话题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对师范类高校的学子来说,他们都关注两会的哪些教育话题?他们如何看待教育领域的政策和建议?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来到南宁师范大学,看看高校学子们怎么说。
▲南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20级越南语专业学生李炎军。视频截图
李炎军是南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20级越南语专业的学生。“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更均衡更优质发展,全面落实教师工资待遇问题,推动教育向好发展。我觉得这给未来要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吃了一颗定心丸。”李炎军说,虽然她学的是语言类专业,但如果未来有幸成为一名老师,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播中越文化。她也很关注教育方面的话题,期待未来教育资源能更均衡、更公平,希望山区的孩子们今后不用走出大山,在家门口就能上学。
▲南宁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2019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兰梦华。受访者供图
“我想成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将我的专业知识更好地运用于教师岗位。”作为一名师范生,初等教育学院2019级小学教育专业的兰梦华很关注教育方面的政策和热点话题,尤其关注“双减”政策的落地。她认为这减少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孩子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兴趣爱好当中,对全面、个性化发展有好处,更能促进因材施教。而对师范类学生来说,未来要胜任“双减”后的教学岗位,不仅要夯实基础教学理论知识,还要加强美术、体育、音乐、板书等方面的学习,提升班级管理能力,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地帮助。
她还注意到,乡村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许多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但目前的乡村教育资源、师资力量仍然不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使命和担当,积极投身于祖国需要的地方。”来自广西河池的兰梦华,虽然不在农村长大,但她能体会到山村孩子对教育的渴望。她表示,如果未来需要她到乡村基层开展教育工作,她很愿意去。
▲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陆绍楠。视频截图
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陆绍楠则对国家要求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表示点赞。“我觉得严进严出有利于更好培养优秀人才,是对高等教育最好的尊重。”陆绍楠认为,高等学校应秉承对社会负责、对学生尊重的原则,在做学问和严格要求学生上一同发力,这样,高校颁发的毕业证才能成为单位和企业用人的重要依据,具有科学考量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价值。“严出”是对社会、学生负责,也体现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本真。他希望能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一些思想比较落后的地区宣传普及教育的重要性,也希望国家继续加大对教育方面的投入,促进教育资源更均衡更公平,真正实现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