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普京2月24日清晨发表电视讲话说,决定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普京在讲话中表示,俄罗斯没有占领乌克兰的计划。乌克兰议会通过乌全境进入战时状态的决定。受这一风险事件影响,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全球股市遭遇重挫,原油和黄金等大涨。
截至24日收盘,A股沪指跌1.7%,报3429.96点,深成指跌2.2%,报13252.24点,创业板指跌2.11%,报2783.9点。沪深两市合计成交13627亿元,创5个月新高。两市逾4000只个股下跌。
盘面上,油气开采及加工板块暴涨,贵金属、可燃冰、黄金、燃气、中船系、军工、玉米、石油加工贸易等板块涨幅居前;数字货币、智慧政务、教育、移动支付、无人领事等板块跌幅居前。
美股期指跌幅扩大 三大期指跌超2%、恐慌指数暴涨10%
受俄乌局势持续发酵影响,美股三大期指续跌,标普500指数期货跌逾2%,纳指期货跌2.64%,道指期货跌2%。
亚太市场方面,香港恒生指数跌近3%;日经225指数收跌近2%;韩国综合指数跌2.6%;富时新加坡海峡指数和新西兰股市NZ50指数跌超3%。
欧洲市场方面,欧元区期指跌近3%,VIX恐慌指数暴涨10%,土耳其股指触发熔断机制。
俄罗斯股票ETF资金流入创2018年6月以来最高
俄罗斯IMOEX开盘下跌11.24%;俄罗斯RTS指数开盘下跌15.95%,截至发稿,跌幅扩大至20%。
此前俄罗斯银行决定干预外汇市场以稳定外汇市场局势。此外,当地时间24日,俄罗斯圣彼得堡股票交易所宣布停止营业。稍早前,莫斯科证券交易所发布消息称,所有交易所暂停交易,预计于当地时间上午10点恢复。
不过,尽管俄乌局势持续紧张,但俄罗斯股票ETF却出现了三年多以来的最多资金流入。据媒体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但规模达14亿美元的VanEck Russia ETF 在美国时间周二吸引了将近5800万美元资金流入,为2018年6月以来最高,并有望创下2020年12月以来最高的资金流入月份。
现货黄金创逾一年来新高 布伦特原油突破100美元
避险情绪升温,现货黄金从1910美元一度直拉突破1950美元/盎司关口,创逾一年来新高。
国际油价也持续走高,美油期货主力合约涨幅扩大至3%,布油期货4月合约突破100美元大关,日内涨幅扩大至3.34%。
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最近一次位于每桶100美元上方是在2014年9月。
2月24日,国内期货原油跟涨,盘中最高触及610.8元/桶,创合约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震荡上行,累计涨幅超过20%。严峻的乌克兰形势令本已紧张的能源供需关系雪上加霜。地缘政治因素的不确定性让形势变得愈加复杂。随着全球多地逐步解除抗疫限制措施,航空和公路需求回暖正在带动能源消耗飙升,而库存却正在捉襟见肘。
国际能源署在月度市场报告中表示,如果OPEC+产量与其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继续存在,供应紧张局势将增加价格波动加剧和上涨压力的可能性。
油价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可能会对石油消费大国的经济造成不良影响。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亨利(Janet Henry)指出,鉴于全球通胀压力上升,且围绕通胀前景的不确定性已经前所未有,全球经济复苏最不需要的就是能源价格再次上涨。
水涨船高的油价已经让不少国家苦不堪言。近日在埃及开罗举行的石油和天然气展览会上,来自埃及、塞浦路斯、以色列等国能源和石油部长对油价可能攀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深感担忧。
农产品期货大幅上涨
2月24日,因市场担忧俄乌局势升级会对黑海地区农产品出口产生影响,农产品期价全线飙升。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主力合约触及涨停,上涨50美分或5.65%,报935美分/蒲式耳。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主力合约触及涨停,涨幅5.14%,现报716美分/蒲式耳。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连续第六个交易日上涨,触及2012年9月以来最高。
而国内商品市场,豆粕主力合约触及4000元/吨,日内涨超3%,创2012年9月25日以来新高。豆二主力合约站稳5400元/吨,日内涨超4%,创2008年2月28日以来新高。
此外,BMD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一度涨超6300林吉特/吨。
光大期货分析指出,俄罗斯和乌克兰均是农业出口大国,俄乌冲突一旦升级将直接影响国际农产品出口贸易格局,令农产品可出口量减少,推动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品种中,国际小麦和玉米首当其冲,其次是国内外油脂,再次是美豆。
对于小麦来说,光大期货表示,俄罗斯和乌克兰合占全球小麦出口份额的23.7%、占全球玉米出口份额的18.6%,目前正处于两国谷物出口期。一旦供应中断,将令本已紧张的国际谷物市场变得更紧张,买家转向其他国家采购,美国或将收益最大。需求支撑下,美麦有望突破前期高点。
而对于玉米,据央视新闻,乌克兰是我国玉米进口的主要来源国之一。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从乌克兰进口玉米824万吨,占比29.07%。据了解,我国进口的玉米主要用于饲料加工。自乌克兰进口的玉米主要自基辅港出发,通过海运运至我国东部和南部各港口。进口商告诉记者,相对于船期,他们更担心的是价格的变化。近段时间以来,玉米的进口价格持续上涨。从去年年底的每吨1900元,涨到了目前的2600元每吨。专家分析认为,冲突一旦加剧,短期将继续推高玉米进口价格。
俄乌危机将对资本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源达投顾称,局势的不确定性对于全球资本市场的情绪冲击还在发酵,尽管整体来看国内宽货币、宽信用的环境还在持续,指数大涨大跌的概率都不大,但底部位置的反复明显,该位置大概率还是继续震荡,因此还是要继续控制仓位。
广州万隆认为,随着海外局势持续恶化,海外避险资金将继续涌入A股。昨日成交量已重回万亿。此外近日海外市场频频收跌也会让更多的外资回流市场,而昨日指数也以回补前日的跌幅。新基建热潮仍未退却,还是目前的主线之一。关注板块轮动后的补涨领域,赛道股可以关注受到前期估值挤压下的半导体和新能源。
中金公司曾梳理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较为典型的局部冲突,特别是涉及到美国和俄罗斯时的全球资产价格,例如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等,发现短期内无一例外的是,地缘冲突爆发在短期都将打压风险偏好,导致避险资产受益而风险资产受损。
中金公司指出,从一般的规律来看,除非是爆发更大规模和波及更广泛的冲突,局部冲突对主要资产的影响不会特别显著且持续时间也相对比较短暂,往往是脉冲式的,并不会完全改变原有趋势。我们梳理的90年代以来的案例中,除了2001年911事件是因为美国直接受到袭击所以引发了更大范围内的恐慌(发达股市平均下跌~5%、新兴市场跌幅高达~10%)且对市场的影响时间也更长外,其他几次的影响时间都是以周度计,市场在此期间的跌幅通常在5%左右。
中泰证券研报称,历次“接近战争”的危机中,最为恐慌的时刻“逆势投资策略”反而收益率最高的历史规律或均预示着:以股票为代表的风险资产大概率阶段性“触底”,而原油价格或大概率阶段性“见顶”。实际上,在冷战期间,这种“接近战争”的大国对峙一共发生过四次:1948年6月的第一次柏林危机,1958年底的第二次柏林危机,1961年年中的第三次柏林危机与1962年10月的古巴导弹危机。通过观察这些时期的美股表现,可以发现,从大势角度看,除了第一次柏林危机,因为爆发在二战后不久,引发全球投资者对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担忧,进而引发了美股接近一年左右的调整外,其余两次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对道琼斯指数的影响均属最多1-2个月的“事件性冲击”,没有改变美股整体大牛市的情况。
综合 | 每日经济新闻、央视新闻、深圳商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