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2月22日是星期二,也是农历正月廿二。“2”在网络语境中常被视同“爱”的谐音。在“20220222”这个充满“爱”的日子,南国早报特别推出“爱的使者”策划报道,聚焦那些大爱无疆的正能量人物/机构,通过他们的故事来讲述如何表达爱、传播爱,传递人间的温暖。
人物篇:
机构篇:
南宁福利院:用爱照顾每一个孩子,也会得到爱的回应
八桂义工:最简单也最动人,一幅幅手绘画作让志愿者感受纯净的爱
==============================================================
今年36岁的彭冬英,是南宁市社会福利院幼儿区的一名护师。在福利院17年,这份工作并不轻松,但彭冬英说:“我们用爱去照顾这些孩子,他们也用爱回应我们。”
“来,乖,张开嘴巴……”2月19日,在南宁市社会福利院,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见到了给孩子喂饭的彭冬英。一个孩子坐在矫正椅上,因为敏感不愿触碰餐具,双手扑腾几次要把午饭打翻。为了安抚他,彭冬英握着他的小手,用温柔的声音鼓励着,一勺一勺耐心地喂。
每一顿饭,彭冬英和同事每人要喂七八个孩子。喂一个孩子三四十分钟是常有的事。等孩子们吃好、安顿好,她才和同事们轮流去用餐。
除了照顾饮食起居,护师还要为孩子们做康复和护理。长年弯腰,彭冬英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近两年她一直在积极治疗。她说,只有自己身体好了,才能更好的照顾孩子们。
▲彭冬英在照顾小朋友。南国早报客户端见习记者 尹世斌摄
彭冬英自己有两个孩子。今年春节,她大年初一就要去上班。“妈妈怎么又上班?”面对孩子的疑问她耐心解释:“福利院里有很多弟弟妹妹,他们没有妈妈,我和院里的阿姨也是他们的妈妈,所以需要上班。”
据了解,该福利院幼儿区有50多名孩子,大部分是脑瘫儿童,行为能力相对较差,离不开人。很多时候,彭冬英和同事吃住都在福利院,24小时陪护。
▲南宁市社会福利院幼儿在玩游戏。南国早报客户端见习记者 尹世斌摄
有些儿童刚入院,在陌生环境中感到不安,彭冬英会主动带他们玩,一起参与集体活动,还会通过适当的肢体接触,和他们建立亲密关系。“说话时带着微笑,摸摸他们的头和手,或者拥抱,他们能感受到你的善意和爱。”
彭冬英说,自己用心去照顾孩子,也在孩子那里收获了爱。有一次,彭冬英在给其他孩子喂饭,身后突然有个声音喊:“彭妈妈,我爱你”。彭冬英回过头,发现是自己一直照顾的孩子小夏(化名),她立即回应:“小夏,我也爱你。你吃饭了吗?”
“当时她特别羞涩,仰着头对我说‘彭妈妈我吃饱啦’,瞬间我眼泪就涌上来了……”在福利院工作多年,彭冬英深知“妈妈”这个称呼对这些孩子来说有多珍贵,能陪着他们长大,对彭冬英来说,也是一种幸福。
▲彭冬英与小朋友玩游戏。南国早报客户端见习记者 尹世斌摄
在福利院里,爱一直在护师和孩子之间流淌。彭冬英说:“希望我们的孩子心中有爱,健康成长,懂得感恩,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