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胆江村的水泥路

阅读数:0 发布时间: 来源:南国早报App·南风副刊 编辑:陈程
南国早报南风副刊

昨天,周哥邀我到他老家胆江村吃杀猪年饭,他说老家的侄儿要杀两头大猪,准备制作腊肉、扣肉、香肠等年货,电话呼他回去聚一聚。

胆江村,属灵川县九屋镇四江村委,在潞江源头。我在县城生活多年,只听说四江村委有这么一个自然村,从没有踏足过,周哥一邀,自然满口应允。坐上他的越野车,驰离灵川县城,到了三街镇,往西转向潞江村委的赵家田、老安村、孔坪,进入四江村委的大岩背、潞江、茶树坪、鱼龙头,汽车行程50分钟终于平平稳稳地到达了目的地——胆江村。

岁末年初,难得一见的太阳暖洋洋地照耀大地。我赞美道路两旁的田园风光和层峦叠嶂的山林,但最令我感兴趣的却是车轮下那结结实实的水泥路。要知道,胆江村虽然距离灵川县城只有30公里,却有一大半的路程属于山路,崇山峻岭,沟深壑广,人口仅有二十来户百十号人的小村庄,他们靠什么建成了这么一条水泥路?

中午聚餐时,周哥的侄儿十分礼貌地安排我这位不速之客坐了上席,旁边坐着周哥的大哥。

周哥的大哥年愈七十,精神饱满,健谈。他原是四江村委的干部,当了20多年支书。说起胆江村的水泥路,老支书一脸喜悦。他说,胆江村在大山深处,与外界隔着好几重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桂北游击队曾多次到这里宿营、训练,当年胆江村也有好几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参加了游击队,所以早些年胆江村被列为革命老区。过去胆江村的人到山外赶九屋圩要走四个小时,赶三街圩要走六个小时。胆江村水田、旱地极其稀少,但山场广大,盛产竹木,原始的手工造纸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纸张制作出来,依靠人工挑到九屋供销社销售。山路崎岖难行,一天一个壮劳动力也只能挑一担,效益极低。村民急切盼望能修一条简易公路与外界相通。

2002年,全县掀起村村通公路大会战,特别是2016年到2020年全县脱贫攻坚大决战,给胆江村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不但村民们翘首以盼的简易公路修通了,而且不久之后这么一条结结实实的水泥路也从县城铺到了家门口。

老支书说,修这条水泥路,国家支持了很多资金,光从鱼龙头村到胆江村这三公里长的路,劈山开路、埋涵管、压地基、铺4.5米宽的水泥路面、维修水毁地段,这几年就投入了巨资。如果单靠胆江村村民自筹资金,自己挖山修路,那是做梦也不敢想的。现在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小孩子到县城读书,年轻人去外地打工,村里人建房子拉砖拉水泥拉钢筋,都很便捷。村里六家贫困户也已全部脱贫。村里人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杀的猪、制作的年货也比以前的多。

去年,九屋镇政府修通了从苏孛村委岭底村到四江村委潞江村的盘山公路,计划今年开春后铺上水泥,胆江村这个区域的八个自然村就将结束与九屋镇不通公路的历史,胆江村的人就可以开着汽车到九屋镇赶圩了。老支书说,胆江村人感谢党的富民政策,让深山老林的人也扎扎实实地分享了发展带来的红利。

周哥的侄子热情好客,招待我们吃了中餐,又把我们留下来吃丰盛的晚餐。晚上八时,我们的越野车离开胆江村,四平八稳地往县城方向奔驰。汽车灯光下,这条平坦整洁的水泥路,勾起周哥的回忆,让他想起年青时外出讨生活徒步山路的苦,也让他感叹今天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蒋小明 灵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