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宁两名市民网购时遇到假卖家,分别被骗6000元、2.8万元。2月5日,南宁警方提醒市民注意防范虚假购物类诈骗。
●典型案例
近日,南宁女子阿芬(化名)想在网上买一台手机,这款手机官方售价为8000多元。阿芬在一家二手平台上看到一商家只卖6500元,少了2000元左右。心动的阿芬联系商家,并添加该商家QQ号,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以6000元价格成交。之后,商家给阿芬发来一个链接,打开后和二手平台交易页面一模一样,阿芬付款后才发现是假链接,她再联系对方时发现被拉黑,共被骗6000元。
无独有偶。2月1日,南宁男子阿仁(化名)在某二手购物平台浏览时,发现有一款心仪已久的手表,九成新,标价远低于同类商品,阿仁跟商家联系后,添加对方QQ号,在一番讨价还价后达成共识,但对方称,价格变动后不能在平台付款,要通过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付款。阿仁急于得到心仪的手表,就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支付2.8万元。之后,阿仁联系对方时,发现被对方拉黑,共被骗2.8万元。
虚假购物类诈骗案时有发生。据南宁市反诈中心统计,1月22日至28日,南宁市发生虚假购物类诈骗案排在第六位,占比5.32%。
▲1月22日至28日,南宁发生虚假购物类诈骗案占比5.32%。 南宁警方供图
●起底骗术
据民警介绍,该骗术分三步。
第一步:骗子在网上商城、社交软件、交易平台等知名网站,向不特定群体随意散布虚假产品信息,或直接制作虚假购物网站,编造公司的名称、地址和联系电话等,以此诱惑贪图便宜的人上当。
第二步:诈骗商品小到化妆品、服装等,大到手机、电脑、汽车等贵重商品,或者网络虚假商品,交易一律采取先付款后发货的方式。
第三步:汇款后不发货、取消交易,之后将受害人拉黑或失联。
●防范提醒
市民购物时,务必要通过正规平台进行交易;私下交易,订单和账户安全均得不到保障。同时,市民登录购物网站时,要核实网站的域名是否正确。此外,市民要谨慎点击商家从即时通讯工具上发送的支付链接,以防是钓鱼网站,造成不必要损失。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