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喜洋洋,南宁的文艺氛围“不打烊”。各大文化场馆特地为迎新春开展的主题展览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线上线下都“圈粉”一波。不少人在这个春节里选择到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的展厅汲取艺术养分。壬寅虎年,如虎添“艺”是个不错的选择。
展品前看“虎”说“虎”
在近几年兴起的“新年俗”当中,逛展是颇受欢迎的一种。正月初一,留邕过年的市民黄女士和家人一起,结伴前往广西民族博物馆,感受充满民族风情的年味。
悦耳动听的天琴,高亢嘹亮的马骨胡,宛转悠扬的独弦琴……传统民乐与现代编曲巧妙结合的乐曲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主楼大堂奏响,欢迎四方宾客。
▲广西民族博物馆里的民族艺术展演吸引不少观众驻足。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刘豫摄
看完艺术展演,广西民族博物馆联合全国五十家文博机构共同推出的《虎虎生福——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等待游客解锁更多“虎”形象。
展厅里,黄女士引导着家中的小朋友开始了在文物展品中找“老虎” 的游戏。充满童趣的虎头帽、雕刻精致的虎和花卉纹饼模具、栩栩如生的老虎年画……展厅里展示的“老虎”千姿百态,作品背后的故事也是精彩纷呈。
“广西本土展品上的老虎,和汉族文化中的老虎形象不太一样,它看上去并不凶猛,反倒有几分可爱。”黄女士饶有兴趣地看着展览,她表示,通过展览她看到了广西本土原生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逐渐交融、相互融合的点点轨迹,“这样的主题展览很有意思”。
艺术品中品鉴传统
春节期间除了品味民俗,也有市民会选择“邂逅”艺术。从外地回到南宁过年的马小姐和朋友打卡了广西美术馆,把画中的“远方”变成眼前的风景。
▲观众在虎年主题展厅里观展。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刘豫摄
“心物随喜——广西名家雕塑展”“壮美长歌——广西文明史诗重大题材美术创作项目作品收藏展”“入古出新——当代著名篆刻家印章临创展”……一系列精彩的展览,让马小姐直呼“大饱眼福”。
她告诉记者,美术馆里不同主题、风格的展览,让她在不同题材、流派的作品上,在不同地域、背景的艺术家的表达中,品味传统,看见当下,展望未来。
有意思的是,广西美术馆还配合展览,在公众号上推出了“馆内出片攻略”:利用慢快门让路人走过镜头前,就能拍出动静结合的照片;贴近反光墙面,可以扩大色彩取景范围;广角镜头贴近画作,呈现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
马小姐笑称,按照广西美术馆推荐的“速成教程”,艺术范儿满满的大片轻轻松松就拍出来了。“朋友圈里的春节晒图大赛,我应该不会输。”
典籍里寻味年俗
这个春节,广西图书馆里,古风韵味浓厚的“典籍里的中国年”展览,正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着,吸引了不少对古籍感兴趣的专业观众前往观展。
中国年俗文化跨越千年绵延不绝,我们今天可以了解到历代古人的新年礼俗,典籍的承载记录有着不可磨灭之功。
记者从广西图书馆了解到,本次展览由国家图书馆和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精选国家图书馆馆藏珍本26种,以中国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为纲目,详细介绍珍藏善本,披寻典籍中有关年俗的历史故事、礼制民俗,将跨越千年的中华年俗文化呈现在观众面前。
▲“典籍里的中国年”展览线上展出的珍贵资料。
杨先生带着孩子通过线上观展的方式细细品读了其中的内容。从垂型万世的正经正史,到乡校俚儒的兔园册子,从百家争鸣的诸子巨著,到华章焕彩的文学鸿篇……展览展出的典籍内容,无一不蕴含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哲学、科技、艺术等各方面的信息,同时也保存了中华民族丰富而宝贵的年俗文化记忆。
“如此珍贵的资料能够通过线上的方式向我们展示,机会难得。”在杨先生看来,新春假期里,待在家里陪着孩子学习古籍知识,也不失为一种身心愉悦的度假方式。
●赢新春大礼!南国早报“舌尖上的春节”新春作品征集活动上线啦
除了年夜饭,你的家乡还有哪些春节美食?1月31日起,南国早报客户端推出“舌尖上的春节”新春作品征集活动,邀你晒出自家春节美食,传递乡愁滋味。参与即有机会赢得携程旅游礼品卡及精美新年礼盒。同时,我们还为100名留守南宁过春节的外地网友准备了天龙泉酒新年礼包,就地过年同样精彩。(点击查看详情)
●下载南国早报App,新春好礼等你来
春节假期去哪玩?好山好水等你来!1月30日至2月6日,南国早报携手广西旅游协会,为网友们准备了“暖春大礼包”。只要下载南国早报App并注册成为会员,即可参与幸运九宫格抽奖活动,南宁园博园、南宁伊岭岩、柳州程阳八寨、桂林猫儿山等景区门票免费拿。(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