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6个国家的15件公共雕塑在冬奥公园陆续落成。这些雕塑让冬奥公园成为一座露天的雕塑博物馆,用艺术来迎接即将举办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1月28日,记者在冬奥公园内看到,15件公共雕塑分布在公园内的各个角落,有很多市民前来参观。两年前,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公共艺术作品面向全球启动公开征集活动,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艺术家提交了1611件作品。最终,来自6个国家的15件雕塑入选并将永久安放在冬奥公园。据北京市石景山区副区长王其志介绍,这些珍贵的雕塑作品,是交流冬奥文化、传递奥运精神的艺术载体,它也展现了对奥运的美好愿景,也是冬奥会留给北京的一份文化艺术遗产。
位于冬奥公园马拉松大本营起点广场的《雪孩子》是第一个落成的雕塑,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公园里的网红打卡点。据雕塑的作者刘洋介绍,《雪孩子》是连接世界的文化使者,他的兄弟们在世界各地,《拥抱的雪孩子》建在楚瓦什共和国,《牵手的雪孩子》建在美丽的贝加尔湖畔、《思考的雪孩子》则在丹麦和德国边境的小镇霍耶。
目前,15件雕塑均沿公园跑马路线布设完毕。据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乡风景园林院副总工程师张檬介绍,让雕塑布设在马拉松线路周边丰富了马拉松线路的景观,让雕塑的艺术性和跑马的运动性有更好的融合。整体的雕塑布设是与重要的景观节点相匹配,让景观建设与冬奥文化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