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腊月二十三是北方传统的“小年”。部分南方地区明天也将迎来“小年”,因为不同的风俗与传统,在全国各地“小年”有着不同的概念和日期,然而千差万别里浓浓的年味是一样的,念起“小年”这两个字,便觉得喜气洋洋、暖意融融。
细说起来,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历史更为悠久,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而关于北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有一种说法是清朝皇帝为了节省开支,在腊月二十三祭祀火神的同时,也祭祀灶神,民间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形成了新的风俗。
还有一句流传很久的俗语:“官三民四船五”说的是在古代过小年的时间,官宦之家腊月二十三,寻常百姓腊月二十四,水上船家腊月二十五,而北方受到“官三”影响较大渐渐调整了小年的时间安排。
种种传说,如今很多已经不可考但人们对于小年的认真一如既往。
“小年”一点都不“小”正是从这天开始,我们的忙碌与欣喜被正式切换进了“春节时间”。
小年是祭灶的日子,“灶,造也,造创食物也”。在民间传说里灶王爷可以说是和普通人关系最密切的神了,既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又代表玉皇大帝考察人间善恶。
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小年这天家家户户恭敬祭灶摆好供品、奉上灶糖,好让灶王爷顺顺利利回到天上汇报工作时多说好话,讨得来年的平安吉祥。
随着时代的变化,祭灶的仪式已经不多见了。然而那一口甜蜜,却长长久久地流传了下来:糖瓜香甜可口、关东糖又硬又脆对于如今的孩子们来说各种糖果早已不新鲜,只有过年时的这口最地道、最有味
除了祭灶,小年这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忙,扫尘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把家里一年都不曾打扫到的角角落落,来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倒掉尘土也是清除过去一整年的不愉快“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无论是大人、小孩都要在这天沐浴、理发为的就是清清爽爽辞旧迎新。
不管是选择原地留守还是回家过年,愿为生活奔波忙碌了一整年的你平安顺遂、万事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