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两会之声·热点话题丨你点外卖、团购食品踩过坑吗?政协委员建议加强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

阅读数:15 发布时间: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编辑:莫妮娜 记者:刘冬莲 黄占玲
点击查看

吃了食品后腹痛呕吐,甚至吃出蟑螂……近年来,不少人在外卖平台、社区团购上购买食品时都踩过坑。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关注社区团购、外卖食品安全问题,建议加强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对“团长”进行在线销售认证。

遭遇:点外卖吃坏肚子、吃出蟑螂

2021年2月,南宁市民刘女士在外卖平台上找了一家人气颇高的烧烤店点外卖,最终踩了大坑——吃了后半夜肚子疼得睡不着,接连呕吐了三次。她去平台留言讲述这一情况并质疑食品质量问题,但店家没有任何回复,最终不了了之。

“我点的麻辣烫里发现有蟑螂!”说起网络销售食品的安全问题,市民陆女士爆出了她的经历。她去投诉后,外卖平台说派人去查了店家,卫生没有任何问题,但赔了她20多元餐费。“这家麻辣烫还是大店,不是路边的小作坊。”陆女士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不想吃麻辣烫了,最后她在外卖平台上给了个差评,表达了自己维权的“倔强”。

社区团购也频发闹心事。南宁市民黄女士发现,一些“团长”发起团购的鸡鸭等肉类来源不清晰,“团长”也没有提供禽类销售必备两证:产地检疫合格证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的即使拍照发出来,关键信息也被打了马赛克。

有一次,她参加社区团购,买了3个号称比较特别的大馒头。拿货后,她按“团长”的保鲜建议做了处理,吃的当天却腹泻了七八次,最后去了医院看急诊。“团长”赔偿了60元,但同时称:“别人吃了没事,只有你拉肚子。”黄女士只得拿钱认倒霉。

自治区政协委员刘东方关注到这一现象,并与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一起做了相关调研。她表示,有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外卖行业交易额突破7000亿元人民币,约占同年餐饮业总收入的19%。随着外卖订餐、社区团购等线上食品销售模式呈井喷式增长,也伴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乱象。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食品占据具体商品投诉量首位,主要包括社区团购产品不新鲜、餐饮退订纠纷、食品安全、价格等问题。

▲食客通过各种平台订餐,餐饮店打包好之后由外卖专员送达。 南国早报记者苏华摄

调查:线上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空白

“目前的法规对网络订餐平台仅简单规定负有抽查和监测的义务,但缺乏细节规定。”刘东方委员说,比如抽查、监测的范围和程度、频率没有明确。这样,会导致线上餐饮经营者,尤其是社区团购“团长”处在监管缺位状态。许多时候消费者遇到食品安全问题,由于维权难以举证且成本较高,最终不了了之。

刘东方委员还发现,现在政府部门的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数据库还有待完善,对社区团购的信息掌握仍是空白。企业和政府之间,也没有形成体系化、制度化的信息共享机制。线上餐饮服务中,监控、包装、配送等环节安全监管缺乏标准支撑。

市民李先生对网络销售的食品缺乏监管这点深有同感。他本人曾送过外卖,发现有的小作坊又黑又小,卫生状况堪忧。

记者联系了两名社区团购“团长”,她们均未办理过任何证照,都曾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有一次,一名顾客在吃了团购的生蚝后拉肚子。”“团长”丁女士表示,对于如何查验食品来源、安全等信息,她们也没有更多经验,出了问题得找上家,或是自己扛。

一名熟悉市场监管业务的业内人士表示,据有关法规,网络订餐平台对平台销售的食品负有第三方主体责任,需对入网商家资质进行审核和管理。但是,入驻平台的店家成千上万,店家入驻时提供了合法的证照、展示了合格的条件,在日常经营中没有按规定操作导致食品质量问题,监管起来很困难。

对社区团购的监管更为棘手。很多“团长”都是自然人,发起团购的QQ群、微信群又是私密空间,按目前的手段难以介入监管。

▲政协委员建议加强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图为在南宁市朝阳商圈, 一名外卖员骑行在接送餐的路上。 南国早报见习记者 尹世斌摄

建议:完善线上食安监管体系

网络销售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也存在种种监管难题,怎么办?刘东方委员表示,要制定细则强化平台对商户的审核、抽查与监测,还要制定相关标准,提高从业门槛,要求平台严格落实线上食品销售信息登记制,完善平台、“团长”的登记备案。

她说,要加强对“团长”等小餐饮商户的有效管理,强调“团长”视情应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对符合条件的食品经营者、“团长”颁发小餐饮在线销售认证。市场监督部门应杜绝无证食品商户线上经营。

有经验表明,视频监控在保障后厨食品安全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刘东方表示,要推动后厨监控、外卖包装、食品封签、配送方式标准化,建议在明厨亮灶工程的基础上,制定行业后厨视频监控的标准,并由市场监管部门与线上平台合力进行推广。

她还建议,建立一个食品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库共享,向社会畅通资质数据验真渠道,实现数字化监管。

曾遭遇过食品安全问题的社区团购“团长”丁女士建议,除了要加强线上检查,还应对团购货物比较集中的源头市场加强监管。“团长”陆女士认为,应引入第三方平台监管,让团购的顾客、团长、店家都能有申诉的机会和权利。

“现在的社区团购,线下‘团长’随便拉几个群就可以开台唱戏,产品源头没有任何把关。”同时做堂食、外卖、社区团购业务的某餐饮企业管理人员表示,这样会带来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仅拿运输这一环节举例:有的运输用车,上一趟可能刚刚拉完农药产品,下一趟就去拉社区团购的食品。他赞同通过技术力量和建立更细化可操作的制度体系,加强对线上食品销售的监管。这样也利于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不让注重食品安全的正规经营户因守法而吃亏。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