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已一个学期,家长和孩子相处得怎么样?在新的教育形态下,家长如何“依法带娃”?先看看南宁的爸妈们面对这一问题有何说法↓↓↓
2022年1月17日21:00,南国早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份《“双减”之下,家长如何“依法带娃”》的调查问卷,截至2022年1月18日22:00,共有824人参与投票,一起来看看广大家长的选择。(说明:选项百分比结果采用四舍五入计算,存在一定误差。)
投票结果详情如下:
一、您之前出于何种原因替孩子报校外培训班?(多选)
1.孩子成绩不好(440票,占比25%)
2.自己无能力辅导(512票,占比30%)
3.解决托管需求(170票,占比10%)
4.校内课程太简单(178票,占比10%)
5.学校或老师建议(81票,占比5%)
6.别的孩子都报了(216票,占比13%)
7.其他(129票,占比7%)
二、“双减”之后,困扰您的上述问题解决了吗?(单选)
1.基本解决(157票,占比19%)
2.全部解决(11票,占比1%)
3.没有解决(656票,占比80%)
三、 “双减”之后,您怎么安排孩子的空闲时间?(多选)
1.让孩子继续参加学科类培训(244票,占比11%)
2.教孩子学习、复习课本知识(337票,占比15%)
3.为孩子报特长班培养新技能(273票,占比12%)
4.带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馆等场馆(197票,占比9%)
5.由孩子自主选择学他感兴趣的东西(352票,占比15%)
6.让孩子去运动,强身健体(420票,占比18%)
7.安排亲子活动,和孩子一起玩(260票,占比11%)
8.不插手,让孩子自己安排(234票,占比10%)
四、“双减”之后,您有以下的担忧吗?(多选)
1.学校家长“减”在表面,私下“卷”得更厉害(462票,占比18%)
2.作业减少、不上培训班,担心孩子成绩不理想(503票,占比20%)
3.没有大考小考,难以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517票,占比21%)
4.担心好学生“吃不饱”,妨碍“尖子生”脱颖而出(163票,占比7%)
5.补课转入“地下”,有经济实力的家长可能会请私教,孩子间的差距拉大(418票,占比17%)
6.预付了校外培训费,担心钱退不回来(45票,占比2%)
7.担心过几年政策又有新变化(311票,占比12%)
8.跟着政策走,不担心(83票,占比3%)
五、您希望学校课后服务能提供什么内容?(多选)
1.指导孩子写作业,对课堂知识查缺补漏(683票,占比35%)
2.开设专业课程,培养孩子兴趣和特长(585票,占比30%)
3.带孩子做运动,提高身体素质(541票,占比28%)
4.让孩子自己安排,学校保障人身安全即可(125票,占比6%)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