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年味不减。春节前夕,南宁市各大公园为氛围营造做了大量准备,如种花、养护、管理等,从以往剪出整齐的造型,到如今打造“自然野境”,让市民感受鲜花盛开“满园春色”。这些鲜花从播种到适时盛开,中间也藏着园林工人的小“心机”。
▲市民在一片野趣横生的花境中合影。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苏华摄
“采花”是为了开更多花
1月13日,在南宁市人民公园东门花田,一片格桑花已经冒出了点点花瓣,白色、紫色、粉色......园林管理科技术员韦敏壮却蹲了下来,将其中的花蕾一把掐掉,记者惊呼:“呀!好可惜!”
韦敏壮笑着说:“在一定的生长阶段,摘芯能让植物开出更多的花瓣。”摘芯,其实就是掐去枝条顶端的尖和几片叶子,促使侧芽多萌发形成花芽从而增加开花数量。
▲韦敏壮正在对格桑花进行摘芯,促进其多长些花蕾。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苏华摄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了解到,为了给市民营造节庆氛围,南宁市各大公园会根据计划进行造园,依照植物的生长属性,种下合时宜的鲜花品种。“以前,大家看到的都是盆花,现在提倡鲜花下地,生长周期会更长,花朵也会更绚丽。”
韦敏壮介绍,格桑花从播种到开花大概需要两个月的时间,人民公园这片格桑花是在去年11月中旬播撒的种子。为了让格桑花在春节前后达到最佳赏花期,韦敏壮要组织工人将这几千平方米的格桑花一一进行摘芯,促进其多长些花蕾之外,还能抑制其生长,待到春节时一举盛放,给市民带来“春色满园”的浪漫氛围。
▲人民公园东门上山路上,已有格桑花星星点点绽放。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苏华摄
从修剪造型到打造野趣
在南宁市人民公园花海梯田的旁边,是一片野趣横生的花境,20多种植物中,以开花植物为主,多种植物错落有致,让人如同置身于原始自然风景。往公园荫生植物园走,又有几处花境,品种又多了一些变化。不少市民好奇地拍照,在手机上查询植物的名字。
“花境这种形式在一线城市已经很成熟,南宁这几年也在渐渐推广。”韦敏壮告诉记者,花境是园林绿地中一种特殊的种植形式,相比于以往用同一种植物摆造型,这是一种以树丛、树群、绿篱、矮墙或建筑物作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是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提炼、设计成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
▲在人民公园荫生植物园,有多处野趣横生的花境,多种植物错落有致。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苏华摄
按照南宁市“一园一品”的建设原则,市民在每个公园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致。在春节前后,金花茶公园的茶花、石门公园的樱花、江南公园的黄花风铃,以及花卉公园的上百种鲜花等都会竞相开放,市民将在繁花似锦的氛围中度过春节。
在这些基础之上,各个公园也开始打造缤纷花境,如金花茶公园的儿童游乐区,巧用小品与植物搭配,形成极具童趣和野趣的景观效果。改造中保留原有小火车轨道作为园路,通过重新平整刷漆,园容科技术员亲自动手彩绘,在其基础上涂鸦各种富有童趣的卡通画,用茶花展留下的圆拱钢构架布设彩虹时空隧道,引导孩子走进自然、探索自然。
“现在逛公园不仅仅是休闲,还能丰富植物科普,也可以参考一下以后打造自家的小花园。”市民杨女士表示,这两年由于疫情原因不能远行,城市公园的打造能让他们在节假日里找到度假休闲的满足感,尤其是在开满鲜花的草坪边铺上一块野餐垫,享受温馨的亲子时光。
为进一步丰富南宁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十四五”规划中,南宁市将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打造天堂岭、良庆湖等一批综合公园,完善老城区社区公园、游园。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