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天天都有体育课,运动会堪比嘉年华,南宁中小学生多种方式动起来!

阅读数:15 发布时间: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编辑:陈程 记者:蒋晓梅 黄婧
南宁中小学校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动”起来

鼓励中小学每天安排一节体育课、每年至少举行两次校级学生运动会……日前,柳州有关会议审议并通过促进柳州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引发关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近日了解发现,这样的做法在南宁也正在进行。2021年秋季学期,南宁的中小学校通过零点体育、课后服务、社团活动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动”起来,不少学校的体育课也出现了新变化。

▲南宁市五象教育集团举行的趣味运动项目8人串串跑。  校方供图

体育老师“被生病”?

体育课开齐开足不允许挤占,每天校内运动超1小时

2021年6月28日,自治区体育局和自治区教育厅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广西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按照不低于国家规定的课时开齐开足开好中小学体育课,鼓励中小学每天安排1节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内外各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过去,体育课往往是最容易被别的科目挤占的。记者了解发现,近年来南宁体育老师“被生病”的情况越来越少了。南宁市教科所体育教研员黄兰清介绍,目前,南宁市的小学每周安排4节体育课,初中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高中每周安排2—3节体育课。2021年秋季学期全市体育教研组长会议还鼓励各学校根据学段实际适当增加体育课时,有条件的中小学可每天安排1节体育课,高中阶段保证每周3节体育课以上。

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同时,不少学校还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动”起来。

▲南宁市五象新区第四实验小学的学生在早读前进行体育锻炼。  校方供图

在南宁市五象新区第四实验小学,每天早上7时40分开校门,8时20分开始早读,早读之前到学校的学生可以干什么?该校去年10月底提出了零点体育活动,鼓励学生早读前到操场上自由运动。两个月过去,如今不少学生已养成了早上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一到学校就往运动场跑。

在南宁市金龙路小学,每天的早读和午餐前,学校也鼓励学生到运动场锻炼。该校德育处主任张海娟告诉记者,该校学生每天在校运动时间都超过1小时。除了体育课和大课间运动,平时各类赛事中发放的奖品也以体育用品为主。

课堂还是统一模式?

体育兴趣班五花八门,我的运动我做主

随着体育课开齐开足,课堂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体育类课后服务更成为了体育课的延伸。如果说过去的体育课是单一模式的“大锅饭”,如今学校的体育项目更像是“自助餐”,学生按兴趣“点菜”,自己的运动自己做主。

在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学校的课后服务开设了足球、篮球、羽毛球、武术、花样跳绳、体适能、田径、击剑等多个体育类项目。授课教师由该校体育教师和校外的专业教练共同担任,以保证课堂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滨湖路小学的学生参加课后足球兴趣课。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蒋晓梅摄

高新小学南校区是全国篮球特色学校,该校每班每周4节体育课中,至少有一节是篮球课。此外学校周一到周五每天还会加开校内课后篮球班,供学生选择。

南宁一些高中也在体育课的形式和花样上做了探索。从2020年春季学期开始,南宁三中五象校区就不再按传统的行政班上体育课,而是由学生自由选择项目,组成新的班级进行教学。提供的体育选项除了传统球类项目,还增设了极限飞盘、软式棒垒球等。

▲南宁三中五象校区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极限飞盘。  校方供图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一些此前曾探索过走班制体育课模式的高中,在实施一两年后又取消了。对此,一位高中体育老师表示,取消的原因是学校的体育老师不足,难以支撑大规模的体育走班模式。

为解决基层体育老师、教练员不足的问题,我区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万名教练员培养计划”,未来将从体育老师、退役运动员、高校毕业生、社会体育从业人员等多渠道,培养10000名教练员为学校提供体育教学、赛事等服务。    

校运会“你跑我看”?

体育竞技人人有份,运动会堪比嘉年华

按照《实施意见》,学校每年至少应举办2次校级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组建体育相关兴趣小组、社团和俱乐部,科学合理安排好学生早操、课间操、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

▲南宁市五象教育集团举行趣味运动项目10人拉力接力赛。  校方供图

对南宁市五象教育集团的学生来说,最快乐的莫过于每年11月的体育节——在为期1个月的时间里,该教育集团各校区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和趣味运动,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快乐。

在南宁市民主路小学,校运会不以次计算,而是以月计算。该校的月运会设置集体项目和竞赛项目,项目名称也都经过精心设计。去年11月该校的月运会,趣味接力跑、支援前线运物资等项目的名称就被命名为“运送炸药包”“飞夺泸定桥”等。

▲南宁市民主路小学月运会上,学生参加“运送炸药包”项目。  校方供图

记者注意到,校运会不仅次数多了,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的校运会主要是择优的竞技类项目,如今更多的是鼓励全员参与的集体项目,以此激发学生的班级荣誉感。运动会“少数人在跑,多数人在看”的模式成为过去式。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