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的一年已经到来,我们请了8位从广西走出去、目前身处天南地北的人物,讲述过去这一年里他们的故事。
对于他们而言,2021是复杂多变的,而2022是值得期待的,他们做出尝试,有所改变,学会接纳更广阔的自己,也拥抱更广阔的世界。有些问题只有时间能够回答,在他们的讲述里,我们得以体察不同的人生。
南国早报客户端特别策划●请回答2022·个人愿景
定居曼城的南宁妹因疫情虚惊一场,“我能回南宁吃一碗老友牛肉粉吗”
站上全运会领奖台的滑板女孩,“代表中国队参加亚运会的梦想会实现吗”
========================================================================================
人物:彭昌国 座标:刚果(金)卢本巴希
小牌、平价智能手机是彭昌国手下最畅销的商品,这个来自河池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年轻人2017年前往非洲闯荡,在刚果(金)第二大城市卢本巴希卖起了中国手机。
高收入与高风险并存
在非洲已经打拼了4年的彭昌国今年28岁。去非洲前,他曾在广州做过仓管员、健身房销售员。
回忆起在广州工作的日子,他感觉“生活很平淡”。于是,想在事业上拼搏一番的他接受了亲戚的建议,决定凭借自己在深圳华强北销售手机的经验,去非洲卖国产手机。
2017年6月,彭昌国踏上了飞往非洲的航班。
在刚果,彭昌国将自己的手机档口开在卢本巴希最大的手机批发市场里。从第一年的每个月6千元收入,到如今的月入3万,彭昌国说,虽然当地的生活不如国内生活丰富,也面临着诸多风险,但每天都有一种忙碌而充实的感觉。“在非洲,每年我有自己的销售目标,知道我要做什么。”
其实,彭昌国也常收到当地恶性事件的信息,有时是歹徒持枪闯入中国工厂,抢走手机、电脑和现金;有时是歹徒入室抢劫,家里被一卷而空;有时是发生自杀式炸弹袭击,造成严重伤亡……
彭昌国把出国的生活风险看作是一场博弈,在他看来,承担着高风险的同时,自己也在收获更多的工作机会,这些苦是值得的。
疫情之下“非漂”华人的无奈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彭昌国更深切感受到在异国他乡所面临的风险。
“手机市场里有不少人得了新冠肺炎,有的人去医院隔离,有的人只能在家隔离。”彭昌国说,今年7月,他差点被当成新冠肺炎患者被隔离,后来经诊断是疟疾,在医院连续打了5天吊针。
“想回中国!”8月,当地一名华人因脑疟病危意识模糊时,嘴里一直念叨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彭昌国。他觉得,这最简单的4个字,道出了疫情之下所有“非漂”的心声。
彭昌国坦言,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回国之路异常艰难,机票贵航班少,还有严格的绿码要求。非洲医疗条件差,好好生活、保持轻松的心态是当地华人面对新冠肺炎的最好方式,是无奈也是别无选择。
工作之余,彭昌国也会通过拍摄短视频的方式,记录“非漂”生活。在他分享的短视频里,不仅能感受到“非漂”华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乐观心态,还有随处可见的“中国影子”:中国帮助修建的公路;中国承建的楼房;中国开设的工厂;中国人开的服装店……
▲彭昌国和他的非洲朋友。
期待能将新款手机卖到非洲
在彭昌国看来,国产手机在非洲深受当地人欢迎。非洲人尽管收入不高,但大部分人愿意花费一两个月的工资来买一部智能手机,每个人基本上都有两部手机,一部用来打电话,另一部用来上网。
短期内,彭昌国打算继续留在刚果发展,但长远的计划里,他还是希望能够回到国内熟悉的环境。
他打算先积攒一些资本,以便未来有机会在国内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果回国,生活肯定会安全、精彩很多。”
在异国他乡,彭昌国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的美食,“回去第一件事就是带女朋友去吃宵夜!螺蛳粉、田螺鸭脚煲、扣肉……吃个遍!”
“2022年,期待能把新款的国产手机卖到非洲!”谈及2022年最期待的事情,彭昌国说,他希望自己在非洲的手机生意火爆,也希望更多广西美食能推向世界,特别是柳州螺蛳粉能在非洲大卖,缓解“非漂”华人对家乡美食的思念之情。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