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的一年已经到来,我们请了8位从广西走出去、目前身处天南地北的人物,讲述过去这一年里他们的故事。
对于他们而言,2021是复杂多变的,而2022是值得期待的,他们做出尝试,有所改变,学会接纳更广阔的自己,也拥抱更广阔的世界。有些问题只有时间能够回答,在他们的讲述里,我们得以体察不同的人生。
南国早报客户端特别策划●请回答2022·个人愿景
定居曼城的南宁妹因疫情虚惊一场,“我能回南宁吃一碗老友牛肉粉吗”
站上全运会领奖台的滑板女孩,“代表中国队参加亚运会的梦想会实现吗”
========================================================================================
人物:罗丹丹 座标:英国曼城
罗丹丹已经在曼城生活了16年,在朋友看来,她这一年来的经历是跌宕的:一家四口先后感染了新冠肺炎,又有惊无险地自愈。然而她自己知道,这个故事没有听起来那么沉重,它的底色是温暖的,在自我隔离的日子里,生活依然有各种欢喜和小确幸。现在,她迫不及待想要回到家乡,吃一碗加量加料的老友粉。
被疫情改变的生活
罗丹丹的生活好像被一场疫情切割成泾渭分明的两半。
一半是2020年以前。从南宁二中走向北京国际关系学院的广西姑娘,2005年决定到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工商学管理硕士(MBA),一同赴英国的男友在曼切斯特大学深造,最后两人以高技术人才的身份留在曼城,组建了美满的家庭,并有了两个帅气的孩子。职场上的丹丹也在发光,她是英国巴克莱银行的客户经理,能力出众,负责整个大曼城区、利物浦和柴郡的业务。
▲罗丹丹两个帅气的儿子。
另一半是2020年以后。新冠疫情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英国经历了两波封城,加起来有大半年。一开始,丹丹一家人好像距离疫情很远,只是在电视上看到确诊人数不断攀升。一家四口在家待着,在后院种土豆、踢足球,度过了一段无所事事的居家生活。今年,英国开始解禁,夜店、球场全面开放,新冠感染率也迅速飙升,病毒也入侵了丹丹的“小天地”。
▲近期,罗丹丹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前留影。
一家人先后感染新冠肺炎
今年7月,丹丹的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幸好她的不适症状仅限于头疼和流涕。按当地政府的政策,轻症需居家隔离10天,她一个人在房间里“躺平”了。
那些天,丈夫担心她,不时戴着口罩伸头进来探视,发现妻子看剧、发呆、后来一个接一个地做俯卧撑,“不想长胖,我要健身。”她解释说。
最后,全家放宽心,每天丈夫给她送饭,还要诙谐地说一句:9527(梗自周星驰电影,意指“囚犯”),你的饭来了!
丹丹很快痊愈,隔了四个月,丈夫和孩子却相继中招。幸运的是,除了丈夫有低烧、咳嗽的轻症,两个孩子都是无症状感染者。被隔离的日子里,丹丹时常听到从孩子们房间里传来足球在墙上的碰撞声,东西被打碎的响声,但这样的日常动静让她心安。一家人吃着火锅唱着歌,嘻嘻哈哈地等待生活重回正轨。
一个星期左右,丈夫和儿子们的检测结果呈阴性。因为这段经历,一家人变成了半个“医学专家”。
▲今年12月,罗丹丹在家中准备过新年。
想回南宁吃地道的老友牛肉粉
丹丹怀念从前的节奏。两年以前,一家人是旅行达人,到处溜达,每年8月都会回国3个星期,看望父母探亲访友;或者双方父母去英国待三四个月,过一个其乐融融的夏天。
▲罗丹丹一家在英国南部conwall度假。
现在,3个星期的年假甚至不够来回的隔离时间,回国成了奢望,亲人只能在视频连线里嘘寒问暖。
丹丹的新年愿望是疫情早日过去,尽快回一趟南宁,吃一碗地道的老友牛肉粉,“牛肉加两份,粉肠加一份”。一个南宁妹在曼城找不到心心念念的粉店,有段时间狂吃超市里的速食螺蛳粉,但这显然解不了老友粉的馋,更解不开那股酸爽里深埋的乡愁。
从往日回国的历程中,从近日朋友们的讲述里,丹丹知道广西每几年都会有翻天覆地的新变化。而她小小的“私心”在于,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快进中,家乡还能在某种层面上“慢”下来,为海外游子们留住记忆中熟悉的烟火气,始终有一个角落存放过去的好时光。
除了南宁的崭新面貌,她仍然期待看到街坊邻居们坐在老街边吃粉,悠哉悠哉地相互问好,卖菜的阿姆们还会习惯性跟人切咧几句。
她觉得,这些事情同样重要。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