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包装南宁老友粉生产规范将有标准,助推老友粉“走”出去。12月23日,南国早报记者从南宁市市场监管局获悉,广西地方标准《预包装南宁老友粉生产规范》通过专家组审定,建议作为推荐性广西地方标准予以发布。
政协委员建议制定老友粉生产标准
南宁的老友粉因一个“老友常临”的故事而成名,现已成为南宁的地标美食名片。对于南宁人来说,酸、辣、咸、香的老友粉,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情怀。2008年,老友粉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柳州的螺蛳粉、桂林的桂林米粉同为广西“三大米粉”,获得重点保护。
当前,老友粉依托网络销售,已远销国内各省区市甚至海外,行业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2018年6月,南宁老友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出台,适用于预包装的老友粉,但该标准并未涉及预包装南宁老友粉的生产规范,各生产企业在实际生产中均按自己的企业标准执行,导致产业发展逐步出现两极分化:一些企业正朝着规模化、机械现代化、规范化发展,产能逐步提高;少数企业由于起点低、厂房面积过小、生产设备设施过于落后、缺乏规范化管理,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也无法确保地道的南宁老友粉风味,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必将影响整个产业稳定发展。
▲南宁市民在展会上争相品尝预包装老友粉。南国早报记者 赵劲松摄
多年来,社会各界有关人士都希望深度发掘老友粉历史文化价值,加速推动品牌塑造的步伐,大力发展预包装老友粉产品,推进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例如,今年10月,在南宁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民革南宁市委会提出了关于加强南宁市老友粉产业推广的建议。
政协委员建议,制定南宁老友粉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制定老友粉标准及其相关米粉标准汇编,对预包装老友粉的各项生产标准进行详细规定,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生产体系,在制作工艺、物理杀菌、真空包装等食品工艺技术上不断提升,在保持产品味道和口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产品的保质期,鼓励预包装老友粉的产品创新和技术迭代。
预包装老友粉生产将有标准可循
据南宁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化科负责人介绍,为从源头开始提高食品监管效率、维护广西人民“舌尖上的安全”,由南宁市市场监管局、自治区食品药品审评查验中心、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组成的标准编制组起草了《预包装南宁老友粉生产规范》,以期作为DB45/ 053—2017《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南宁老友粉》的配套标准对生产过程进行规范。
▲专家对《预包装南宁老友粉生产规范》评审现场。南宁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在《预包装南宁老友粉生产规范》中,规定厂房和车间的内部设计和布局应根据老友粉的生产加工特点及生产工艺合理布局;规定了干米粉包、配料包、成品的工艺流程;企业应设置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等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并对关键生产环节进行控制与管理;产品应贮存在清洁卫生,通风,干燥,有防潮、防蝇、防鼠设施的仓库内;规定了净含量、水分、过氧化值,亚硝酸盐、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出厂检验项目;要求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异味、无污染、干燥;产品在贮存、运输、销售时不得与有害、有毒、有污染、有异味、易挥发、有腐蚀、易污染或影响产品质量的物品混贮、混装、混运。
12月16日,专家组通过审定,认为该标准在深入南宁老友粉生产企业及餐饮店调研、广泛收集整理区内有关南宁老友粉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制定,规定了预包装南宁老友粉的生产规范,对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促进南宁老友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正确,内容完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建议作为推荐性广西地方标准予以发布。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