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采耳那些事之调查科普篇 | 采耳一时爽,感染医院躺?快来科学认识采耳

阅读数:0 发布时间: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编辑:李思叡(见习) 记者:陈溯、黎莹遐(见习)
应去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由专业人员无菌操作。

有人每个月会定期去进行采耳,浑身酥麻,欲罢不能;有人却因此招来祸端,如鼓膜穿孔,真菌感染。专家表示,日常生活中不用对耳朵进行特别“护理”,科学认识采耳,选择正规医院,才是“护耳之道”。

▲12月8日,在南宁一采耳店,采耳师傅刚给一名顾客做完采耳。

在街头小店采耳,却被刺穿鼓膜

“朋友说他常去,采耳师技术不错。”南宁市民李先生去年在朋友的推荐下,去了一家街头小店采耳。李先生回忆,当时采耳的流程比较简单,采耳师用棉签和鹅毛棒在耳廓内转动了几圈就开始采耳了,“刚开始感觉挺舒服的。”

令李先生没想到的是,这一次采耳尝鲜就被刺穿了鼓膜。“感觉到工具进入耳朵里面很深,一下子觉得很痛。”李先生说,当时采耳师解释这是正常的情况,过一会就好了,朋友也让他别担心。但是回家后,耳朵的疼痛感并未得到缓解,李先生决定前往医院就医。到医院做了耳内镜检查之后,医生告知他耳朵已经出现鼓膜穿孔了,需要住院做鼓膜修补手术。

▲市民正在采耳。

南宁市民朱女士也有过类似经历,今年4月,她和邻居去小区附近新开的一家采耳店采耳。相比街头小店,朱女士去的这家采耳店是一家连锁店,其操作流程比较细致,采耳工具也多。

项目开始后,采耳师先用羽毛给朱女士进行脸部放松,随后用鹅毛棒、鸡毛棒、耳耙、耳钩等工具进行采耳,“店内环境和卫生状况看起来挺不错的。”

但正是这家看起来环境和卫生都不错的采耳店,让朱女士的耳朵感染了真菌。“我回家后感觉耳朵总是痒,过了两天还发现排出了脓液。”去医院检查后得知是被真菌感染了,“治疗了几个星期,反复用药才好。”经过此事,朱女士表示,再也不敢去采耳了。

采耳师短期速成班,最快一周可拿证上岗 

因这门技艺涉及一定的技术性和安全性,作为操作者,采耳师需要达到什么标准才能上岗?

记者来到南宁市大学东路的一家采耳店,向前来接待的店员表示,自己想体验一下采耳,但是担心采耳师的技术没有保障。该店员称,店里的采耳师都是经过一系列培训才上岗的,“其中有一项训练是用鸡蛋薄膜模拟人的耳朵鼓膜,我们要练习到不戳破这层鸡蛋薄膜,才算过关。”

当记者询问采耳师是否有相关的从业资格证时,该店员向记者展示采耳师参加的培训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随后,记者致电该该培训机构的招生热线,客服称,采耳课程费用是3000元,培训7-15天,零基础包教包会,课程结束后会颁发机构的资格证书。

▲南宁一采耳店内,采耳师傅把刚采完耳的工具扎捆后直接放包里。

南宁另一家采耳培训机构也表示,不需要相关经验和医学知识,报名就能学习,最快一周可拿证,并透露很多采耳师都是通过这种短期速成班学习技术后上岗的。

咨询多家采耳培训机构后,记者发现,这些采耳课程的培训时间基本不超过15天,学员通过考核后,会获得由各机构自行颁发的资格证书,随后可以到机构下的门店就业,也可以选择开店创业。考核是否通过,一般以老师的评价作为标准,“我当时学采耳,老师、经理、董事长都认为通过了,我就算通过考核了。”一名采耳师告诉记者。

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可以通过代办机构直接买证。一家做代办机构的工作人员称,不需要培训,只需交1500元,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时间便可拿到采耳师证。

至于这些采耳师资格证书的含金量,据了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显示,采耳师证并未纳入该目录。

记者从南宁市多家采耳店了解到,他们对于毛毛类采耳工具的消毒流程一般是:先把工具上的毛毛清洗干净,再用吹风机吹干。金属类采耳工具则使用酒精消毒,其中有一家采耳店配置了采耳工具专用的消毒柜。

每一家采耳店都表示工具是先消毒再使用。刚体验完采耳的唐先生则表示,比如消过毒的餐具有塑封膜,能直观看出来,采耳工具是否消毒,消费者肉眼无法判断,“只能听店家的场面话”。

采耳并发症不少,耳屎反而有保护作用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叶辉信告诉记者,在日常的接诊过程中,遇到过不少因采耳不当产生并发症的患者,“外耳道结构复杂,形状因人而异。如果是非专业人员采耳,不懂得外耳结构,盲目‘掏耳’,容易造成外耳道损伤出血,发生感染,甚至引起鼓膜穿孔,损害听力。”

叶辉信说,除了技术欠佳,采耳店的环境状况和器具消毒不严格等都容易引起细菌性、真菌性外耳道炎,出现反复耳痒、流液、疼痛等症状。

专家解释,人的外耳道会分泌耵聍,俗称“耳屎”。耵聍富含脂肪酸,对外耳道具有保护作用,其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清洁能力,如果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生活中并不需要对耳部进行特别“护理”。

叶辉信提醒道:“医学上并不存在所谓的‘采耳技术’,如果因为耵聍分泌过多阻塞耳道,影响听力的情况下,最好去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由专业人员用专业工具,在严格消毒无菌的情况下进行处理。尽量不要自行掏挖,或者去外面的采耳店进行采耳。”

相关报道:

采耳那些事之行业现状篇 | 掏耳朵掏出大生意,南宁“采耳经济”成了“新风口”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