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主任葛西健在一场视频媒体会上说,亚太地区应为奥密克戎毒株可能引发的新一轮疫情作准备。随着年末假期来临,人员聚集和流动机会增多,各国更应保持警惕。
奥密克戎毒株本周早些时候“登陆”亚太地区,已在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等国“现身”。多国政府已实施入境限制措施。
葛西健说:“边境管控只能争取时间,延缓病毒来袭。每个国家和社区必须准备好应对感染病例激增。”
按他的说法,迄今得到的信息显示,各国无需改变现有防疫策略。他敦促各国利用应对德尔塔毒株的经验,以可持续方式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一波疫情。
▲这是11月30日拍摄的日本东京成田机场T1航站楼国际出发口。在日本发现首例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后,日本政府宣布自11月30日零时起原则上停止外国公民新入境。(新华社记者张笑宇摄)
葛西健强调,各国应着力提高疫苗接种率,提高医疗能力以使重症患者得到救治,同时加强筛查以尽早发现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此外,民众应继续执行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等防疫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本周早些时候说,奥密克戎在全球范围造成感染病例激增的风险“非常高”,并可能给部分地区带来“严重后果”。
迄今,世卫组织未收到关联奥密克戎毒株的死亡病例报告。全球尚无这一变异株传播力、致病力、二次感染风险和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数据。有美国专家认为,要掌握更多有关奥密克戎毒株的情况,还需数周时间。
南非报告发现奥密克戎毒株以来,多国针对南非及其周边国家实施旅行限制,并不断扩大名单。世卫组织警告,“地毯式”旅行禁令可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加重相关国家及其民众负担,最终导致这些国家不愿分享“不断进化的病毒”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