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料、锯木、钻孔……动作一气呵成,他侧耳悉心聆听、专心分辨周围的声音;与别的木匠不同的是,他做木工全靠“摸”;他就是58岁的南宁市隆安县那桐镇盲人木匠卢祥宁。最近,卢祥宁做木工的视频在抖音上引发众多网友关注。11月14日,记者来到他的家中,走近这位神奇的木匠。
与木头打交道40年,留下伤口和老茧
今年58岁的卢祥宁,出生在隆安县那桐镇,父母为他取名“祥宁”,是希望他健康成长,生活安宁。3岁时,卢祥宁因病致盲。“当时太小了,什么都不知道。”卢祥宁笑着说,失明的原因自己现在都说不清楚,记事后才发现,与别人不太一样。
▲卢祥宁做的椅子。南国早报客户端见习记者 陆欣楠摄
卢祥宁是家里的大哥,因为不愿给家里增加负担,十几岁便开始和村里老人学习编鸡笼,售卖来补贴家用。时间一长,他逐渐爱上做手工活,从做木凳开始了他的木匠之路。
▲卢祥宁在锯木。南国早报客户端见习记者 陆欣楠摄
“怕什么,怕就养不起自己和家人了。”做木工有一定的危险,学徒期间受伤再正常不过。被钉子弄得皮开肉绽、被电锯锯伤手指,对卢祥宁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在与木头打交道的40多年,他的手指留下了一道道深浅不一的伤口和老茧。如今,小到凳子,大到衣柜、床、沙发,卢祥宁家里目之所及的木制品都是他自己做的。
“摸”着做家具,摸索出幸福人生
在卢祥宁做木工的工具上,记者看到有一些“坑坑洼洼”的记号。卢祥宁的妻子周明玉介绍,卢祥宁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改造”这些工具,方便他能“摸”出尺寸和对应的位置。
▲卢祥宁“特制”的尺子,上面有“坑坑洼洼”的记号。南国早报客户端见习记者 陆欣楠摄
选料、锯木、钻孔……动作一气呵成,卢祥宁只要“摸一摸,比一比”,就能准确判断出需要的位置和长宽。转眼间,几根长度、大小一样的“凳腿”就做好了。
▲妻子周明玉展示结婚时丈夫做的柜子。南国早报客户端见习记者 陆欣楠摄
卢祥宁为人忠厚、手艺精湛,在家人介绍下认识了妻子并结婚,如今,两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他做的椅子结实可靠、不偷工减料,很多人都会特地来买。”妻子周明玉自豪地说,过去村里大多数家庭子女结婚时添置的新家具都是他做的,现在订做椅子的比较多,因为听说他做的椅子用十几年都不会坏,许多人从别的村镇慕名来。
靠着这门手艺,卢祥宁不仅养活了一家人,还建了新房子,日子越过越好。
眼睛看不到,内心却如明镜
“周围的人肯定会议论,但是我从来不在乎。”卢祥宁失去光明之后,也经历过彷徨和非议,但是他并不在意,而是把自己当成普通人,努力工作,热爱生活。
▲卢祥宁自己设计的摇椅和三头水龙头。南国早报客户端见习记者 陆欣楠摄
妻子周明玉介绍,不止是木工,卢祥宁什么都会做,家里电线都是自己接的,三头水龙头和摇椅也都是他设计的。“有时候我都想知道他脑子里装的是什么,没有看到过,却能想到这么多东西。”说着,妻子摸了摸卢祥宁的头。
▲妻子周明玉笑着摸丈夫的头。南国早报客户端见习记者 陆欣楠摄
“上帝给他关上了一道门,但是打开了一扇窗”,邻居卢先生说,自己小时候,家里长辈就和卢祥宁定家具,甚至谁家电线不会接,门锁坏了,都会找他帮忙,所有的手工活他基本上都能做。卢祥宁听力和记忆力都很好,记得六七十个号码,有时候大家都忘记了他是个盲人。
▲卢祥宁在拨电话。南国早报客户端见习记者 陆欣楠摄
这样厉害的卢祥宁,引来很多人关注,有人把他做木工的视频发到抖音上,一下子就火了。
从彩色世界跌至黑暗谷底,命运的安排虽然残酷,但人的力量不可小觑。像卢祥宁这样的盲人还有很多,他们大多不曾见过这个世界,但世界见过他们的芳华。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