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60岁重拾刺绣技艺,她的壮族新娘服饰作品得了金奖!

阅读数:3204 发布时间: 来源:南国早报
陆兰珍是武鸣壮族传统服饰及彩绣工艺的传承人,在不久前闭幕的广西工艺美术展上,她和团队创作的壮族新娘服饰作品获得了金奖。
陆兰珍是武鸣壮族传统服饰及彩绣工艺的传承人,在不久前闭幕的广西工艺美术展上,她和团队创作的壮族新娘服饰作品获得了金奖。她从13岁开始学习彩绣,手艺传承到她已经是第四代了。


作品很精美
武鸣传统壮族服饰又获金奖

陆兰珍今年已经65岁了,是武鸣传统壮族服饰及彩绣工艺的传承人,她是第四代传人,经常为武鸣壮族传统服饰及彩绣工艺的创作和传承等奔忙。“因为我想让武鸣壮族传统服饰及彩绣工艺能传承下来,如果我不做,可能这个手艺就要失传了。”陆兰珍说。

目前,陆兰珍和堂妹陆兰春在南宁市武鸣区租了两间门面作为工作室,用于传授学员制作传统壮族服饰及彩绣。现在,这里已经是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记者在陆兰珍的工作室见到,一楼的墙壁上挂满了彩绣作品,多数用于墙面装饰。彩绣作品的图案有生肖、花朵等,颜色亮丽,样式精美。在二楼,有的彩绣服饰穿在模特身上,有的作品挂在墙壁上。陆兰珍和团队创作的服饰作品富有武鸣传统特色,有凤凰、花卉、12生肖等,图案逼真,颜色丰富多彩。

一套名为骆越新娘的改良版壮族服饰,是陆兰珍团队的得意作品之一。该作品以红色为底色,在衣服上绣有龙凤、花朵,绣线密集,看起来非常精美。陆兰珍介绍,这套衣服是她根据儿时的记忆来制作的。小时候,她的妈妈会跟她讲述旧时壮族新娘的穿着,妈妈还手把手地传授女儿新娘服饰上图案的绣法。陆兰珍说,为了创作这套骆越新娘,她的团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

▲作品骆越新娘改良版

陆兰珍的壮族刺绣做工精细,绣品舒展大气、光彩夺目、经久耐用;彩绣作品配色丰富、立体感强、绣面饱满,加上传承人对传统彩绣进行的创意革新,使得彩绣作品更富视觉冲击力,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从小学手艺
12岁开始做背带彩绣

武鸣是壮族的发源地之一,壮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武鸣壮族彩绣是该民族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在当地的民间艺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有历史记载,15世纪30年代,武鸣的手工刺绣开始在旧陆斡村兴起,当时的手工刺绣对针法有严格要求,绣线颜色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布料以蓝色土布为主,刺绣颜色以红、绿、蓝等鲜艳的颜色为主。


陆兰珍老家在武鸣区罗波镇旧陆斡村,小的时候女孩子都会学习刺绣。在陆兰珍12岁的时候,她妈妈就教她学刺绣,学平针、跳针等各种彩绣的针法。陆兰珍也很喜爱刺绣,在她1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绣背带。绣好背带后,她会在圩日拿到集市上卖。那时候背带的图案有12生肖、牡丹等图案。“那个时候家里困难,卖背带得的钱,我都拿来贴补家用了。”陆兰珍说,在上世纪60年代,她绣的彩绣背带能卖1.5元/条-2元/条。

后来,随着老一辈刺绣艺人年龄的增长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绣花机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刺绣。电脑绣花机能大批量重复生产,生产成本非常低,因此,传统刺绣经受不住电脑刺绣的冲击,传统技艺面临失传。


再后来,工业绣花逐渐兴起,手工刺绣没落,陆兰珍等很多会刺绣的人都不再从事刺绣。2011年,陆兰珍的二儿子结婚,她给儿媳绣了一个新娘盖头。红色的盖头,加上漂亮的图案,受到很多人的称赞。大家都说,好久没见到这么漂亮的刺绣作品了。陆兰珍意识到,会壮族彩绣的人已经不多了,如果不传承,彩绣的手艺可能会失传。见到大家都这么喜爱彩绣作品,觉得会有市场,陆兰珍再次拿起了绣花针。

为了传承武鸣彩绣,当时60岁的陆兰珍动员已经外出打工的两个堂妹重新拿起了绣花针。万事开头难,当时的她手头不宽裕,只好租了一个小车库作为工作室,每个月几百元的租金。“最困难的时候到南宁买绣花线,才有十几块钱,没有钱坐车,我是坐顺风车去的。”陆兰珍曾经也想放弃,幸好有家人的支持,她才能坚持下来。“妇联、文化馆等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曾经帮助过我,真的很感激他们。”陆兰珍介绍,时任武鸣县文化馆馆长周英举,曾在她最困难的时候鼓励过她。为了传承壮族刺绣,周英举努力地为陆兰珍奔走,包括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工作。“当时陆兰珍家庭情况比较困难,但是她为了壮族刺绣的传承,她坚持了下来。”周英举回忆道。

在儿子及堂妹等人的帮助下,陆兰珍于2013年成立了南宁市武鸣区纳福彩绣手工坊。


传承技艺
带徒弟教壮族刺绣

2014年,陆兰珍和堂妹陆兰春、陆兰花将她们花了一年时间绣出的作品拿到武鸣壮乡“三月三”歌圩展销会上参展,引起很大反响。短短3天时间,引来了众多参观者,有的寻求合作,有的询问刺绣工艺。正是这次展出的成功,让三姐妹再创武鸣壮族刺绣工艺辉煌的信心更坚定了。

2015年,纳福彩绣被列入武鸣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6月17日,“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武鸣壮族服饰传承基地在纳福彩绣手工坊举行。目前,手工坊作品类型囊括了手工绣球、壮族服饰、壮族土布、壮锦、壮族背带头巾、刺绣饰画等。

目前,纳福彩绣手工坊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也成为“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武鸣壮族服饰传承基地。陆兰珍和堂妹陆兰春带了几个徒弟,有了自己的团队。她们平时也举办培训班,将刺绣手艺教给更多的人,现在已经发展到了30人左右的绣工队伍。下一步,陆兰珍打算继续举办彩绣技艺培训班,培养更多的技艺人才,确保壮族彩绣技艺后继有人。

来源丨当代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