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些代表和专家表示,这一科学论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1956年,党的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6年后的今天,十九大报告再次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新的重大论断。
“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呈现的新特征、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国务院三峡办主任聂卫国代表说,“以前我们要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是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认为,我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正在迈向制造强国,说生产力落后已经不符合现实了。而另一方面,人民群众面对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平衡主要是城乡收入不平衡、地区之间不平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地区间要协调共同发展。
一些代表认为,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阶段的提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全国政协常委杨胜群说,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代表以持续多年出现严重产能过剩的钢铁行业为例说,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层级的需求,就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从“三去一降一补”入手——去产能做“减法”,发展新兴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做“加法”,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做“乘法”。
来源丨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