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某知名搜题App被爆出存在侵权行为,关于搜题软件的话题引发关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南宁的中学生都有在网上搜题找答案的经历。搜题软件为何能在学生中风靡?记者进行了采访。
▲在不少教辅App平台,搜题功能被放置在醒目位置。
现象:中学生群体使用搜题App较普遍
“作业不会写?用手机搜呗!”在南宁市青秀区某中学念初二的王同学,从初一开始便使用搜题软件。在他看来,这种软件靠谱又好用,遇到不会的题目,手机拍照上传,系统几乎秒出答案。
王同学说,搜题App主要用来攻克数学、物理等理科难题,他们班不少同学都在用这类软件,有的人还下载了多个平台,混着用。
兴宁区某初中的班主任唐老师也发现,近年来学生使用搜题软件的频率挺高。过去自习课巡堂时,学生遇到不懂的题目,会争相请教老师,而如今部分学生则是“自己解决”。
她从一些学科老师那里了解到,班里学生不时有出现作业答案雷同错误的情况,一问才知道,这些学生都是抄了搜题App上给出的错误答案。
记者还了解到,搜题App不仅学生喜欢用,一些家长也在用。刘女士在辅导读六年级的女儿写作业时,如果遇到一些自己也不会的难题,也会拿出手机,拍照搜题寻求答案和解析。
“现在的知识越来越深,没有这些App自己哪里搞得定?”刘女士表示,她搜到答案后,一般会对照解题步骤引导孩子思考。若偶尔没时间,她也会让女儿自己在网上搜答案。
2020年,有媒体联合北京、天津等多个省市消费者组织发布了《教辅类App使用状况及满意度评价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教辅类App已成为消费者重要的学习辅助产品,逾九成受访者都在使用教辅类App,其中超过六成受访者同时使用两个以上教辅类App,近五成受访者的使用频次超过每天一次。
调查:不少大学生在兼职当答主
在手机应用市场的搜索栏里输入“作业”等关键词,立马跳出各种五花八门的搜题软件,不少App的下载安装量达到了上亿次。搜题软件真能有求必应吗?记者选取了几款下载量较高的搜题App,体验后发现,如果是搜索教材、教辅以及上传网络的考试试题,这些软件几乎都能搜到,答案也都一样,但不同的App对题目的解析可能会有所不同。
▲手机应用市场的搜题App数量众多。
记者看到,很多平台会提供多种解析内容,有的解析甚至运用了更高的知识点。不过,有时App给出的答案也不一定准确。
某知名互联网数据研究平台在2020年发布的一份AI+教育的报告中指出,各类拍照搜题产品都大同小异,能够构建起竞争壁垒的部分是需要依靠强大的人力和组织力生产的题库。一般来说,会有20%-30%的题目无法通过拍搜产品直接搜索到原题。在能够搜索到的题目中,拥有完整解析过程和准确答案的也占六成左右。
广西大学的大四学生黄同学告诉记者,她身边有不少同学在搜题App上当兼职答主,她曾经也去应聘过,后来因觉得操作繁琐而放弃。黄同学说,应聘者一般需要先在线答题,通过考核后才能成为答主。答主要根据平台给出的参考答案,在线填写解题思路,遇到不懂的地方还可求助平台群里的学科老师。
由于答主们解析题目的正确率参差不齐,部分搜题软件平台在招募时也会设定门槛,例如负责小初高中等以上难度题目的答主,高考数学成绩必须在120分以上等。至于答主的薪酬,则是根据题目难度,明码标价,每道题在0.2元-10元之间。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