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日本人的祖先不是来自中国,可能来自马来西亚?

阅读数:3156 发布时间: 来源:南国早报
对日本的人骨进行调查后发现,其DNA与东南亚的古代人种接近。

日本的绳文时代(约为公元前14000年~公元前400年)就居住在日本列岛的人们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日本最近的研究对在绳文遗迹中发现的人骨进行调查后发现,其DNA与东南亚的古代人种接近。虽然迄今为止有各种各样的假说,但都缺乏科学论证的证据。以遗传信息为基础、解开古代人迁徙路线的研究有望拉开帷幕。

▲绳文人画像据《日本经济新闻》12月3日报道,位于日本爱知县渥美半岛的伊川津贝塚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绳文遗迹。2010年在这里出土的大约2500年前的成人女性骸骨成为了这个研究的重要依据。

以日本金泽大学、北里大学和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为中心的团队小心采集了头骨中仅存的一点遗传基因,并成功解读了全部遗传信息。2018年7月,金泽大学特任助教觉张隆史以遗传信息为基础,发表了关于绳文人起源的研究成果,表示“这是解读绳文人全部遗传信息的首次成果。与东南亚人的遗传信息相比较,找到了研究遗传方面关联的线索”。

研究中的比较对象是现在的亚洲人和8000~2000年前的古东南亚人等超过80人的群体。

觉张隆史等人着眼于遗传信息的类似性,将研究对象分成了6组。分析结果表明,伊川津贝塚的女性的基因与大约8000年前的老挝遗迹和大约4000年前的马来西亚遗迹中发现的古代人的基因相近,被分类为同一组。

有观点认为,当时的东南亚生活着从事狩猎采集的居民,形成了被称为“和平文化(Hoabinhian Culture)”的文化圈。这个群体的一部分迁徙到了日本列岛。近来有观点主张绳文人起源于从东南亚地区迁徙来的群体,觉张隆史等人的研究结果印证实了这一说法。

这次的研究采用了新的分析方法。以往一般都是从残留在牙齿中的细胞中提取基因,而这次变为从非常硬的侧面头骨中进行提取。因为这样可以找到保存状态良好的基因。

这项研究与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为核心的国际研究小组共同作业,海外的多个大学也同样解读了该基因。北里大学准教授太田博树表示,“只有一个研究所的数据可信度不高,在国际合作体制下,才能给出高精度的数据”。

从一万几千年前到约2300年前在日本列岛生活。其面部特征是圆脸、高鼻梁、颚骨发达。他们被认为以狩猎采集为生,途经现在的台湾岛和朝鲜半岛等地迁徙而来。

本次提取了基因的人骨出土地伊川津贝冢是大约4000年前到2500年前的遗迹,属于绳文时代的后期至晚期。从该地出土的动物、鱼骨、陶器和石器中可以了解绳文时代的生活情况。

据说弥生人在大约2500年前从亚洲大陆迁徙至日本九州地区,并开始种植大米。其面部特征是脸长、眼睛细、下巴窄。该人种渐渐地扩展到整个日本列岛,在与绳文人等融合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日本人。

来源 | 环球网

值班编辑 | 欧阳美荣